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蜂蜜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蜂蜜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特色产业?今年,四川省青川县利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资源优势,开启了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新建3个蜂场,吸纳保护区周边8个村落277户居民,大力发展养蜂业,把养蜂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特色产业来抓。
农民0成本享受60%利润分红
“保护区内蜜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党参、天麻、杜仲和椴树等70余种蜜源植物,还有160余种辅助蜜源植物,野外放养蜜蜂酿制而成的蜂蜜,风味独特,香味浓郁。”据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马文虎介绍,保护区内无村民居住,无农作物生产,无任何工农业污染,林区蜜源植物非常丰富,面积大,种类多。得天独厚的蜜粉源植物资源为发展中蜂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马文虎养蜂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如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养蜂项目技术指导。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已经建立有39年,为了回馈老百姓对保护区建立的支持,我们结合林业扶贫,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精准扶贫养蜂项目。”据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项目管理人员何万红介绍,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绿尾虹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退耕还林、建立了保护区。这样一来,人类的活动范围必然会受到影响。对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区周围居民来说,受到制约的更是谋生的手段。“如果要让保护区周边村民发自内心地将保护工作进行下去,必须找到一项能让村民们也从中得益的工作。”何万红说。
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唐家河蜜蜂养殖业。今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向四川省林业厅申请了35万的垫低资金,开启了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在保护区内建立3个精准扶贫养蜂蜂场,生产高品质的唐家河蜂蜜。吸纳保护区周边村落277户居民,成立了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选举推荐了周边6户有养蜂经验的贫困户参与到养蜂项目中来,在酿蜜时节还聘请周边贫困户来蜂场采蜜,每天给予100元的工资。同时,合作社还与成都某企业签订了销售订单,保障蜂蜜产出后第一时间能卖出。
何万红说,为了让合作社老百姓受益,他们在养蜂过程中,不仅让资深的蜂农互授技术,还聘请了养蜂专家授课。另外,还让合作社277户居民0成本享受每年60%利润分红。
今年每户居民至少可获利500元
优良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养蜂产业投资、投劳少,不占农用地、回报高、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只小小的蜜蜂的力量,到底能给合作社老百姓带来多大收益呢?
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蜂农蒲文德算了一笔账:按照现有3个蜂场,300多箱蜜蜂来算,预计可采蜜8000斤以上,如果天气好的话可采蜜10000斤左右,每斤蜂蜜可卖40至50元一斤。“这么一算,今年蜂场至少可产出32万元的经济价值,效益好的话产生50万元的经济价值也是有可能的。”蒲文德说,粗略算了一笔账,除去蜂箱、人工等成本,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277户居民参与60%收益分红,预计今年每户居民至少可获得500元的利益分红。
“以前大多数蜂农拿饮料或矿泉水瓶装蜂蜜,既不卫生又不美观,也没有品牌效应。”蜂农蒲文德说,他养蜂十余年,他自己由于没有技术,又缺乏设备,产出的蜂蜜质量不高,规模比较小,且也卖不到好价钱。“以前,我养的蜂蜜,每年都会死一大批,特别是蜜蜂过冬的时节,管理不好就会大量死亡。”蒲文德告说,在合作社养蜂,他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养蜂技术,且挣到了一定的工资。仔细一算,在合作社养殖蜜蜂,远远超出了自己养蜂的收入。“学到技术后。我回家还要重新发展,养殖一批蜜蜂,相信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很快也能通过养蜂致富。”蒲文德说。
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杨厚成说,唐家河自然保护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肯定。加入合作社零投资,养蜂可以挣钱,学技术,即使不参与养蜂也获得利润分红。“得益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我们也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以回馈保护区。”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从“消除贫困,生态修复,保护环境,产业致富,改善民生,人地和谐”理念出发,以生态养蜂项目破题、以生态示范点建设固本、以生态护林员选聘补缺、以生态技术服务支撑,助推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从而实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据介绍,目前,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已经在贫困户中组织培训养蜂技术人员50人,带动生态养蜂产业辐射保护区周边两镇一乡共八个村社。组织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专题培训,在贫困户中培养“土专家”和生态旅游服务型人、技术管理型人才。通过生态扶贫就业项目,可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55个,受益人群超155人,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