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的生存之道与养殖之术 | 蜂蜜百科常识网-凯发网站

1、中蜂的生存之道

为适应自然生存,中蜂高度的社会性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学习性,为其种群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其三型蜂明确的职能分工与共同协作而形成的群体,更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增强了适应范围与能力;其好咬旧脾、喜新脾,分蜂,飞迁习性,有利于蜂群的世代繁衍和种族发展;而就近蜜源,选择背风向阳、高燥、遮阳地方营巢的特性,不仅有利于蜂群的发展与延续,更为人工养殖中蜂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养殖中蜂就是要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顺应蜜蜂的生存之道,以蜂群自身的调节、发展为主,实施人工饲养为辅的管理措施,才是科学养蜂的关键所在。

在中蜂饲养实践中,往往活框养蜂不如自然蜂群发展迅速、群势强,根本原因是违背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所导致的。同时发现,往往蜜源条件、环境的优化,胜过管理措施的落实。因此,养好中蜂要重资源条件、选环境,重视蜂群的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2、养殖中蜂应遵循蜜蜂的生存之道,而不应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中蜂规模化养殖的结果如同规模化养猪、养鸡等一样,一家一户小量散养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养殖,即少数人专业化养更多蜂,蜂场规模增大、效益更高。不是简单的人人养蜂,增加蜂场数量,而是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向养蜂能手、专业化蜂场方向集中发展。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蜂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造成违背蜜蜂生物学特性与生活规律的不当操作。如早春人为加温,用电热褥给蜂群加热,造成工蜂哺育冒进,与外界气候、蜜源环境不适宜,春衰严重;在打农药、除草剂、喷施微肥时,认为蜜蜂与人一样,对有害剂有驱避功能,设法为施药找借口、寻理由,事实上蜜蜂对农药特别是苦味或无味农药并无驱避作用,往往会义无反顾地去采集,导致死亡或中毒。在酒泉苜蓿田间用药防治病虫害时,农药、微肥药肥同用,蜜蜂照样采集,片面认为无毒,事实上造成蜜蜂下降50%~60%。

3、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于脾是养好中蜂的关键所在

中蜂蜂群,老法饲养或自然巢穴的蜂群中,无论是强群还是弱群,蜜蜂总是以脾为中心,呈半球形或圆球状,不让子脾暴露在外,以维持育儿的温度。科学养蜂就应在观察研究自然巢、老巢的基础上根据这一规律举一反三,结合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加脾、抽脾,尽量做到蜂多于脾、蜂脾相称或脾多于蜂,才能保证蜂群的育儿温度与生产、产子用脾,不能只片面追求群数、脾数,而忽略最根本的蜂数、蜂群群势等内在质量。蜂群没有强大的群势,往往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强群有很强的优势。正确的方法是:以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自然规律为依据,科学采取措施,对蜂群加以管理。蜜蜂的生活是在与自然界长期协同发展中形成的,与蜜源植物之间有同向性进化,又有其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一切顺其自然、引导蜜蜂发展的措施,促进蜂群发展的方法才是科学的。

在陇东地区人们利用土窑洞饲养中蜂,繁衍生息,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土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有利于蜂群的生活。当地人割一半留一半的取蜜方式,在秋天(一般是中秋节之前)取蜜,无形中起到了新法活框养蜂中的紧脾缩巢、密集蜂群的作用。而新法养蜂最大的弊病就是在春繁与秋末之时没有紧脾缩巢,脾多于蜂的缘故,导致蜂群不能及时恢复壮大。

4、蜜源是蜜蜂的食物来源,养蜂应注意蜜源与蜂群的数量,适度控制蜂场规模

在蜂群排列上,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建设高度密集型的集合蜂巢蜂场,300~500群甚至2000~3000群的蜂场在1个场地长期饲养,造成蜜蜂迷巢与蜜源相对占有量减少,成片繁忙的蜂场,数量多、收益少。事实上蜜蜂是以蜜源为中心采集生存的,蜜源的多少、距离的远近都影响蜂场的收益。如徽县赵卫东把200多群中蜂分别放在桃园、石关子、草滩3处,蜜源错开,年年有收,又考察到水泉坝选场养蜂,蜜源与蜜蜂的数量相匹配,年取蜜4~5t,收入超过20万元。因此,蜜蜂养殖规模不能超越载蜂量。

5、改变喜好分蜂的观念,选育分蜂少、能维持强群的良种蜂群是养殖中蜂的关键所在

分蜂是蜜蜂对自然的一种适应,但是老法养蜂或者有些养蜂人员喜好分蜂,认为1个蜂群分得越多越好,导致蜂群越分越多、群势越分越弱、全场都是小群的局面,出现蜜蜂劳动强度增大,采集蜂少、取不到蜜,有群无蜂、有蜂无蜜的无收入蜂场。在徽县我们进行了不同群势的蜂群取蜜试验,以群势相当的1个继箱强群与2个平箱对比,其产量相当,并有固定的规律,当群增量达到一定重量时,增量缓慢或停止,这时应适时取蜜,否则产量减少。说明了2个问题:一是强群蜂多,则蜜多;二是不及时取蜜,蜜蜂有怠工情绪,产量下降。正宁县一个蜂农,养蜂6个继箱,强群取蜜,达300kg多,而有些蜂场60群蜂只不过如此。可见养蜂一定要养强群。

6、活框养殖是中蜂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无论是活框蜂箱还是非活框巢穴,要符合蜂群生存,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良好的巢穴不仅适应蜂群生活,更重要的是蜂群易维持强群,高产、稳产,管理从简。

活框饲养和非活框饲养的差别在于活框饲养巢脾在巢框上,能够从蜂巢中提出进行检查,取蜜根据蜂群的发展变化,人为地加础造脾、饲喂、分群或合并等。非活框饲养只能割脾取蜜和简单的饲喂和清扫,是蜜蜂自身生存的体现。活框养蜂一定要按蜂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如非活框蜂巢的老法饲养。在推广中蜂活框饲养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往往简单套用西方蜜蜂适用箱和方法,是活框饲养中蜂不如非活框饲养、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

活框与非活框的差别在于管理方便。活框饲养不但能通过箱外观察了解情况,而且可以提脾检查,查找蜂群内部状况,观察其生物学现象等,这是非活框饲养所不具备的。非活框只能毁脾取蜜,产量低,而活框既可取分离蜜,又能取出巢蜜,更加灵活多样。活框饲养管理措施到位,经常性的管理技术能得到充分应用,这是非活框饲养所不能及的。

在深入了解蜜蜂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尊重蜂群基本规律,应用适当的管理措施,活框饲养蜜蜂优势明显,效果显著,是非活框饲养所不及的。

7、活框养殖中蜂蜂蜜质量更佳

在中蜂蜂箱的改进进程中,前辈们总是试图从蜂箱结构上调整、变化来实现中蜂生产繁殖的优化组合,忽视人的管理与干扰,没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近年来,中蜂活框养殖技术的推广并不顺利,非活框养殖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在取蜜方式上从毁脾取蜜逐渐向驱蜂取蜜、多次取蜜,或老法养殖、分层取蜜的方式转变,大有复古或土洋结合的方向发展。美名曰:仁爱蜂箱、生态蜂箱,而被推崇。认为巢蜜是最好的蜂蜜,分离蜜远没巢蜜好。事实上活框养殖,割取封盖,分离取蜜,其质量与巢蜜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异;而分离蜜更加方便饮用、符合人们的食用习惯。

只要弄清中蜂的贮存蜂蜜的生物学特征,恰当地改进巢框大小与结构,生产封盖分离蜜,既可以得到优质蜂蜜,又不破坏巢脾,蜂蜜干净、卫生、服用方便。

(0)
上一篇 2017年5月30日 上午8:39
下一篇 2017年5月30日 上午9: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