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养蜂业之山西蜂业发展历程介绍 | 蜂蜜百科常识网-凯发网站

(一)饲养中慷时期

山西地处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流域。在自然植被较好的沁水、中阳等山区,饲养中蜂至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中蜂在山西省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近代被人为破坏,给中蜂饲养业的发展带来困难,现全省中蜂的饲养量仅占10%,约1.2万群,其中80%为活框饲养。中蜂主要分布在垣曲、沁水、沁源、中阳等县。

(二)引进西方蜜蜂,蜂业初步繁荣

山西省于本世纪初引进西方蜜蜂。1927年留日学生李秉权等人先后从日本引进约5000群意大利蜜蜂,于太原、榆次、临汾和运城等地成立了许多养蜂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位于太原清徐东马峪的三晋蜂场。从1929年到1949年,全省中蜂和西方蜜蜂饲养量发展到2万群,为当代养蜂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

(三)近40年蜂业稳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蜂业生产。1953年,省农业厅在农业试验场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国营养蜂场。1953年11月该场组织百余群蜂南下广东和江西转地放蜂,是全国最早实施蜂群大规模长途转地饲养的蜂场之一。特别是在转地放蜂过程中,养蜂技术人员工修文和袁秀山等人还针对标准蜂箱在转地饲养过程中通风差、产卵空间小、繁殖速度慢等问题,于1954年冬天设计了箱底有通风窗的16框横卧式蜂箱。1956年,山西省还为新疆等省区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1959年,全省蜂群发展到9.9万群,10年增长了4倍。至此,山西的蜂业生产、科研和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为此,养蜂技术员赵江维于1958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60年至1976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和随之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干扰,全省蜂群饲养量急剧下降,至1977年,全省仅有蜜蜂5万群,许多养蜂者弃蜂改行,山西蜂业出现低潮。

1978年以后,随着农业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山西蜂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省蜂群饲养量为13万群,产蜜量3137吨,蜂王浆15吨,蜂花粉150吨,以及蜂蜡、蜂胶和蜂毒等产品,总产值约2100万元。其中,专业户占蜂业总产值的85%以上。此外,通过蜜蜂授粉使农作物增产的价值约1亿元左右。与1977年相比,蜂群饲养量、产蜜量和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倍、2倍和3倍以上,同时蜂业生产已初步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1)
上一篇 2017年6月19日 上午8:19
下一篇 2017年6月19日 上午8: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