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养蜂业之西藏蜜蜂种类介绍 | 蜂蜜百科常识网-凯发网站

西藏的南部、东南部和东部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蜜源丰富,分布着丰富的蜜蜂资源。初步调查,有以下四种蜜蜂:

(一)中蜂

西藏中蜂数量较多,初步估计至少在10万群以上,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藏东南高原边缘阔叶林区、藏东三江流域。基本上处于野生状态,家庭饲养的只有很少数,估计有2000群左右。饲养技术落后,大部分仍沿用木桶饲养。在错那县勒布区门巴族养蜂者家中,有的把蜜蜂饲养在墙洞中。他们养蜂,主要不是为了产蜜,而是家中有蜂表示吉祥。圆木桶养蜂蜂蜜产量很低,通常一桶蜂每年取蜜1~2次,约产蜂蜜5~10kg。波密县扎木区卡达乡养蜂爱好者冯柏钧,住在帕龙河边,山青水秀,一年四季有蜜源。家中养蜂20多群。使用蜂箱饲养。当时无人工巢,使用圆木捅中的蜂巢,由蜜蜂自造加大。一年每桶蜂可取蜜2~3次,约产蜂蜜10~15kg。察雅县具有养蜂传统,历史上全县养蜂最多时达2000多群,最高产量每群年产蜂蜜30~40kg。1975年前后,因农药中毒和蜂病危害,蜂群大大减少,到1982年全县只有100多群,贡觉县沿金沙江几个区野生中蜂较多,群众喜欢食蜜,但一般无养蜂习惯,多取野生中蜂的蜂蜜食之,仅有个别户养蜂。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吕都地区传统方法饲养中蜂很多,至少有5000群以上,其中察雅县和芒康县都有2000多群。1975年后,中蜂大大减少。据反映是由于农药的使用,使蜜蜂中毒而造成的。实际上是由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传入而造成的。传播途径是由云南沿三江河谷而传入。1982年时,波密县中蜂仍较多,无病。因有波密县同三江河谷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隔离区。

根据1981年,在错那县南部勒布区勒公社门巴族养蜂者家中来到的中蜂标本观测:工蜂体长12~14mm,胸宽3~4mm,翅长8~9mm,翅宽3~3.5mm,翅展16~18mm,吻总长4.9~5.1mm,右前翅长8.7~8.9mm,肘脉指数3.6~5.0,第三腹板后缘不相交,花粉刷具有8条刚毛。第二刚毛带稍靠近第三刚毛带。整个形态与中国内地的中蜂相近。属于中蜂的一个地理宗。

(二)黑大蜜蜂

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常绿阔叶林和阔叶林区。多在数十米至上百米高的悬崖上能避风雨处筑巢。黑大蜜蜂在西藏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地区。

(1)喜马拉雅山南坡。包括隆子、错那、亚东、墨脱等县的南部。在错那县南部娘江曲河谷中,海拔3200m以下的悬崖上分布着大量黑大蜜蜂,悬挂着许多蜂巢。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其支流帕龙河、易贡河、尼羊河的下游,大致在海拔2500m以下。

(3)藏东南察隅县、下察隅、上察隅和竹瓦根区都有分布,大致在海拔2800m以下,其中下察隅较多。

黑大蜜蜂性情凶暴,护巢性强,可能与长期以来人们采取毁灭性的取蜜方式有关。具有迁徒性,当冬季过后春天到来,由南往北,由低海拔往高海拔处迁徒;到晚秋季节,天气变冷,又由北往南,由高海拔往低海拔处迁徒。

黑大蜜蜂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单张巢脾一次可取蜜40~60公斤。由于蜂巢多筑在离地面数十米高的悬崖上,所以取蜜困难,动作惊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常取黑大蜜蜂的蜜。取蜜时往往从悬崖的顶部,利用粗壮的藤条绳而下到蜂巢处取蜜,人悬在空中,虽然取蜜人作了防护准备,也难免被蜂蜜。在西藏,这种黑大蜜蜂也往往属于当地某些人所有,不许外人随便取蜜。取蜜时,一般都要留下部分蜂巢和蜜,以供蜂利用。

(三)大蜜蜂

体型仅次于黑大蜜蜂。察隅县竹瓦根和下察隅有分布,在树上筑巢,大致分布在海拔1600~2500m之间,采集能力也很强,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尚处于野生状态,在西藏数量较少。

(四)意大利蜂

据了解60年代以前,西藏没有饲养意大利蜜蜂。1975年,林芝县县果园曾由陕西购进十几群意大利蜜蜂,并由陕西聘请一名养蜂师傅帮助饲养。当时曾发展到20多群蜂,采到100多公斤蜂蜜。后来由于没有掌握当地的气候和蜜源特点,管理措施不当,在缺少蜜源季节,蜂群垮掉。

(1)
上一篇 2016年7月25日 上午7:48
下一篇 2016年7月25日 上午8: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