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拜读了晋华贵老师的文章《谈中蜂的活框饲养与传统继承》后, 顿感眼前一亮。文中通篇以感性知识为背景, 通过否定之否定视角, 将中蜂饲养的科学方法进行精辟提炼和论述, 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说出了众蜂友想说而又表达不出的心里话, 是篇难得的好文章。
举例说吧: 文中把中蜂巢脾的调理形象地用古诗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来描绘, 恰如其分、感人肺腑。过去由于自己对巢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每次开箱检查或取蜜后基本上是随意将巢脾摆放回去,没有一定的规律, 新旧混杂在一起, 同时舍不得将黑、旧脾抽出, 总认为上边还有子和蜜, 抽出会增加蜂群造脾负担, 以至于蜂群越养越小甚至衰亡或败逃。
一次偶然的做法彻底扭转了我的过失: 2004 年春, 有箱弱群蜂群势不进反退, 经判断是由于保温差, 较长时间未开箱检查所致, 当再开箱时一看傻了眼, 巢虫已喧宾夺主, 饭碗大的蜂团被挤在一角两脾间; 蜂王尚好, 合并意义不大。于是我从他箱割来巴掌大的2 块新脾, 上框后换掉全部旧虫脾,加强保温, 缩小巢门, 奖饲一次, 没想到近两个月后变成了2/3 框的扇形脾2 张, 在食槽竹筒上还造了块巴掌大的新脾, 真是绝处逢生。再联想到中蜂爱咬旧脾造新脾的特性, 我总结出了一种按顺序平行位移加脾的方法, 以实现“ 新桃换旧符”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 我的巢门是开在蜜蜂出门方向左侧靠近左箱板的地方, 巢框是从左向右摆放的; 靠左箱板的左第一框基本上是蜜粉脾原则上不用动,从左第二框开始为子脾框。每到春夏季节特别是大流蜜期, 蜂群会在最右边造新脾扩大产卵圈, 当新脾造至半框时立即将这一框新脾摆到左第二框位置,并在原左第二框上梁按一图钉作记号, 包括原左第二框在内的全部原有脾的框依次平行向右移位, 框的左右顺序不变, 前后端头不变, 仅是向右移位,原左二变为左三, 原左三变为左四, 以此类推。如果蜂少脾多, 则从右边框开始抽出。决不能姑息、心痛, 若不撤老旧脾就会埋下隐患。蜂多则在右边边脾外加础造脾, 以后只要出现半张大新脾就把它摆放到左二位置上, 做法同上述。在当年的秋末冬初就能把按图钉的原第一个左第二框脾抽出箱外,大群更新巢脾的速度还要快些。满足了巢脾一年一换、去旧留新的蜂群基本需求, 取蜜时只要在框上梁用粉笔写清序号放回时按号排列、恢复原位就成。
这种按顺序平行位移加脾的方法不破坏子圈( 球状) , 不打乱蜂群内原来的秩序和位置, 脾间绝对稳定; 能平均利用巢房育子次数, 蜂体个大强壮,带回的花粉粒都明显大些; 做到了加脾、繁蜂、取蜜三不误, 可有效防止蜂群越养越弱的局面。当然,其他管理也要跟上。
蜂巢蜂群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处所,由巢脾构成。各巢脾在蜂巢内的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并与地面垂直,巢脾间距为7~10毫米,称为蜂路。每张巢脾由数千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是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的。大、小六角形的巢房,分别为培育雄蜂和工蜂的,底面为3个菱形面。培育蜂王用的巢房,称为王台,形状似下垂的花生,是蜂群在分蜂前临时修筑的,多在巢脾下部和边角上。在雄蜂房和工蜂房之间,以及巢脾与巢框的连接处,出现有不规则的过渡型巢房,用于贮存蜂蜜和加固巢脾。
蜂巢是蜜蜂家园必要的“家具”和“食品室”。养蜂家会拆掉整个蜂巢去获取蜂蜜。蜂蜜的提取可以透过打开蜂巢取出巢板,然后把它放进分离蜂蜜的离心机里旋转。另外,有时候新的蜂巢会以不加人工的蜂巢蜂蜜形式售卖,尤其是用来涂面包的蜂蜜,而非烹调或加入茶调味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