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垩病症状 | 蜂蜜百科常识网-凯发网站

白垩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的传染性真菌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地区。中国在1991年首次报道,目前该病在全国范围内的西方蜜蜂中流行,危害特别严重。

蜜蜂死亡幼虫初期为苍白色且肿胀,后期则失水缩小成质地疏松的白色石灰物质。病情较轻时,蜜蜂可以将虫尸清除出巢门口;当病情严重时,蜜蜂已经无法加以清除,在巢房中可以看见许多白色的虫尸。这种症状一般就可以判定是蜜蜂白垩病。

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是在巢房封盖之后死亡的。4日龄幼虫对白垩病的易感性最高,幼虫染病后,虫体即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巢房,体形可呈巢房的六边形状,然后皱缩、变硬,房盖常常被工蜂咬开。病虫变为白色的块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雄蜂的幼虫常常比工蜂幼虫更容易感染白垩病,这是由于气候寒冷时蜂群结团,蜂巢外缘幼虫常常是雄蜂幼虫,护脾的蜜蜂数量不足以维持足够的巢温,而使其容易受染。

蜜蜂白垩病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

(0)
上一篇 2016年8月8日 上午8:08
下一篇 2016年8月8日 上午8: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