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农作物常识小知识(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 2、农技小知识
- 3、农事小知识
农作物常识小知识(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1.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一)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实际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的,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内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在蔬菜的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为此,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蔬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 *** 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生态学、环保学、社会学为基础,生产无公害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三)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长体系。标准草案根据公众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术和经过辐射处理的产品标示为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国际承认的环保食品。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的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包容着有机、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绿色食品的过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环保、健康为目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2.【农业小常识】
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因为这是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环顾学习生涯,我觉得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化学.强项是数学和物理.每次月考都有化学,语文拉分,我认为在这些方面我应该加强.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应该认真听课,将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完全消化,让思维与老师同步.一般先以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做专项训练,按层次补缺和提高.我还需要建立一本错题集,将在练习中做错的题目和尚未弄懂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逐一解决,形成巩固.在复习中应该提倡务实精神,也应该重视规范化和格式化,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因为任何一次不规范的答题都有可能造成失分.1.因为我最薄弱的一项科目是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作文干巴巴的,不生动.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写作练习.争取每次作文练习都在95分以上.2.提前老师的讲解做考纲和全品的题目,前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3.每天坚持朗读外语作品,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考纲后面的单词,严格避免中考因单词而失分.认真复习和预习全品的考点聚焦和附录,要求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4.循环复习和背诵常用原子质量表,元素化合价,酸、碱、盐溶解表,严格避免因为忘记它们而在中考中失分.认真识记和归纳老师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求活学活用,知道反应条件,反应结果.5.认真识记物理公式,物质常量,电学和光学是物理里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要跟随老师的总复习,认真,仔细的巩固电学和光学知识.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各点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做笔记.6.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点,在未来的2个多月里循环复习,加强记忆,认真记忆老师归纳的口诀,表格,利用它们能很好的记忆知识点,关注今年发生的时事,联系时事与中学历史的联系.7.根据考纲与全品上面的题目和知识点循环复习,背诵.由于今年中考政治变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认真参考其他地市的中考题目.以上的学习计划要认真实施,成功在于行动,过一段时间要仔细分析检查现状,与制定的计划.。
3.种植的基本知识
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碳﹑氢﹑氧钙﹑镁﹑硫﹑氮﹑磷﹑钾﹑硼﹑铝﹑锌﹑锰﹑铁﹑铜﹑氯等十六种元素称为 ” 必需营养元素“,其中碳﹑氢﹑氧可以从水和空气中取得,其他大多数是从土壤取得,当土壤不能满足时,必须通过施肥来解决。
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土壤和人为措施。天气: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个因素,有的作物需要长光照,有的作物所需要的积温少,有的作物需要的积温多, 象 小麦 全 生育期需要2300℃左右,棉花则需要3000℃左右。
水是作物的生命,作物需水量很大。土壤: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活度十分重要。
人为措施:合理施肥时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不同的作物所需的肥量是不同的。同一种作物在各生育期中需水﹑施肥的多少,以及适应的气候,我们才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4.提供几个粮食健康的小知识
你是要选健康的粮食,还是什么健康?中国饮食粮食“五谷杂粮”吃健康,五谷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
谈到均衡膳食,我们便不能不提及营养金字塔;营养师把食物分为四类组成了营养金字塔,这些食物分别是脂肪和糖类、乳制品和肉类、蔬菜和水果及谷类。营养金字塔的底层主要为五谷类食物,但是甚麽的农产品或食品该属於五谷类呢?
五谷中的稻和麦至今仍是我国主要食粮。在中国,稻(水稻)的种植起源於华南约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麦(大麦和小麦)的种植,约在史前晚期或於盘庚迁殷以前传入我国华北。
至於五谷中的黍、稷和秫都是属於“小米”。“小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之一,在南方很少种植。“小”基本上包括两类植物:粟属和稷属。
黍不是现今我们常吃的玉蜀黍,而是米子和黄米。玉蜀黍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的农作物。
菽即豆,而五谷中所指的菽并不是所有的豆,而是大豆。大豆在周代被称作菽,秦汉以来才称为豆。
五谷中的麻,是指大麻。大麻的种子是无毒,但叶有毒,故可充作粮食。
5.哪里有“有关农作物的简单介绍知识”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这个阶段的长短一般以生育期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小麦的生育期也不尽相同。秋播小麦大多在230-280天,春播小麦一般为100-120天。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一系列器官的特征、特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小麦内部遗传特性、生理特性和外界栽培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小麦的产量就是在这个中最后形成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产量行程的规律,必须对小麦产量行程的生长发育基础作全面的了解。
小麦一生的生长发育可概括为:两大发育特性–感温特性与感光特性;三大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十个器官形成的生育时期–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抽穗、成熟,东小麦还有越冬与返青过程。
各个器官形成的典型表现时期为该生育期的出现期,通常用月日表示。小麦一生的十个器官形成时期又可根据形成的器官类型的不同,可概括为三个大的生长阶段,即以长根、茎、叶、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以及二者之间的过渡阶段,即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折的阶段。
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是通过器官的建成表现出来的。通过一系列的器官建成,形成了小麦完整的株体结构。小麦的株体结构的基本构型为:根–吸收部分;茎–支持、输导、贮藏部分;分蘖–贮藏分枝部分;叶–同化部分;穗–生殖结实部分。
冬小麦的生长过程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开春后,麦苗开始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麦苗生长速度加快,茎节间自下而上逐渐伸长,称为拔节。此时用手触摸近地麦秆时,能感觉到有明显突起的节。拔节后,分化中的麦穗随节间伸长逐渐向上生长,当幼穗长到最上面一片叶(剑叶)的叶鞘中,叶鞘逐渐膨大呈纺锤形,称为孕穗。
当小麦秆的最后一个节间伸长,麦穗顶部由剑叶叶鞘中伸出,即为抽穗。小麦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抽穗后2~6天后开花。开花受精后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
6.【地理方面的知识】农作物具体成熟月份
1、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南部是冬小麦,播种和收割时间和华北平原一样。
2、春小麦(长城以北种)就是当年种当年收,所以种植季节在春季(春分前后),收获在夏末(小暑前后)。
3、大豆在收完小麦后,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国庆节左右收割
4、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5、一般,九月丹桂飘香,4月中旬桃花开,10月底到11月中旬枫叶红
6、山地牧场,夏季在半山腰放牧,冬季转场到山麓放牧
7.常见农作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林业 山地或丘陵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或水库
花生 对热量要求较高
油菜 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
小麦 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茶叶 喜温好湿,喜酸好阴
水稻 性喜温凉,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玉米 性喜暖湿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
大豆 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芝麻 喜温怕涝
棉花 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黄麻 喜高温,水分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农技小知识
1. 农业科技小常识有哪些
春大豆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在土温达到12℃以上时即可播种,而在14℃以上播种较安全。为防止烂种、提高出苗率,可采用地膜覆盖早播及选用春大豆秋繁的种子。播种期一般闽东南地区掌握在“雨水”至“春分”前后,闽西北地区在“春分”至“清明”。
2、合理密植。采用窄畦双行种植栽培方式,在中等肥力田地,一般种植密度为亩植1.8-2.1万株,畦宽带沟80厘米种2行,穴距20厘米,每穴种3苗。土壤肥力高的种植密度可稀些,瘠薄地的密度可密些。
3、科学施 肥。大豆是需肥较多,大豆一生总施肥量中氮、磷、钾的比例以1︰0.8︰1.2为宜。在肥力较高田地,防止植株徒长是关键,要增施磷钾肥,限施氮肥。亩施25-30公斤过磷酸钙、5-6公斤氯化钾的基础上,早施氮肥,每一片复叶展开时,轻施一次速效氮肥作起苗肥,亩施硫酸铵3-5公斤,开沟条施;在大豆花荚期,以控为主,一般不施或少施花肥。鼓粒期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施肥,如出现早衰长势,立即喷施氮、磷结合的保尾肥。
4、中耕排水。大豆是中耕作物,在苗期应进行中耕,既可消灭杂草,还可松土,为根系和根瘤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福建春季多雨,根系生长受影响,因此还要注意排涝除渍。一般苗期中耕2-3次,结合追肥。开花前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
5、防治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豆青虫、锈病等,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注意及时防治。
6、适时收获。在黄熟末期收获,此时植株全部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全部变黄,呈现品种固有色泽,籽粒与荚壁脱离。
2. 【农业小常识】
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因为这是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环顾学习生涯,我觉得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化学.强项是数学和物理.每次月考都有化学,语文拉分,我认为在这些方面我应该加强.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应该认真听课,将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完全消化,让思维与老师同步.一般先以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做专项训练,按层次补缺和提高.我还需要建立一本错题集,将在练习中做错的题目和尚未弄懂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逐一解决,形成巩固.在复习中应该提倡务实精神,也应该重视规范化和格式化,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因为任何一次不规范的答题都有可能造成失分.1.因为我最薄弱的一项科目是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作文干巴巴的,不生动.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写作练习.争取每次作文练习都在95分以上.2.提前老师的讲解做考纲和全品的题目,前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3.每天坚持朗读外语作品,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考纲后面的单词,严格避免中考因单词而失分.认真复习和预习全品的考点聚焦和附录,要求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4.循环复习和背诵常用原子质量表,元素化合价,酸、碱、盐溶解表,严格避免因为忘记它们而在中考中失分.认真识记和归纳老师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求活学活用,知道反应条件,反应结果.5.认真识记物理公式,物质常量,电学和光学是物理里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要跟随老师的总复习,认真,仔细的巩固电学和光学知识.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各点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做笔记.6.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点,在未来的2个多月里循环复习,加强记忆,认真记忆老师归纳的口诀,表格,利用它们能很好的记忆知识点,关注今年发生的时事,联系时事与中学历史的联系.7.根据考纲与全品上面的题目和知识点循环复习,背诵.由于今年中考政治变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认真参考其他地市的中考题目.以上的学习计划要认真实施,成功在于行动,过一段时间要仔细分析检查现状,与制定的计划.。
3. 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一)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实际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的,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内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在蔬菜的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为此,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蔬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 *** 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生态学、环保学、社会学为基础,生产无公害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三)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长体系。标准草案根据公众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术和经过辐射处理的产品标示为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国际承认的环保食品。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的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包容着有机、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绿色食品的过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环保、健康为目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4. 农业科技小常识
对除草剂造成药害的对应办法: 除草剂施用不当,对当季下茬或邻近作物都会造成药害。
严重药害的作物都会造成药害。严重药害的作物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叶片出现黄斑、卷曲、畸形、枯萎等症状;慢性型的,具有一定潜伏期,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产品质量下降。
还有的药品有残留期,在下茬作物上影响发芽或生长。作物发生药害应立即采取以下对策,减缓药害: (1) 喷清水清洗:喷洒过量或邻近作物受害的可连续在叶片上喷几变清水,对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农作物造成的药害,可在水中加入0.2%生石灰或碱面进行淋洗。
(2) 足量灌水,满足根系吸水,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相对浓度,达到缓解作用。 (3) 喷施与药害药性相反性质的药,如1.8荼酸酐,r-25788等解毒剂中和缓解施用2.4-d丁酯过量造成的危害。
(4) 喷施调节剂:对受害较轻的可迅速使用动力2003、高美施等调节剂恢复正常生长。 什么样的天气喷农药效果好? 喷施农药时的天气不同,喷药的效果也不大相同。
(1) 农药的种类不同,利于药效发挥的温度也不同。如20-30℃范围内使用敌敌畏、乐果、敌百虫、乙铣甲铵磷等喷施效果较好。
而杀灭菊脂、石硫合剂等药在15-25℃范围内合适。 (2) 天气炎热时应选择气温较低时施药,最好在晴天的下午4时-7时,或阴天使用为宜,但有些药则不同,如除草剂、草干磷在晴天气温高时喷施效果好于阴天。
波尔多液阴天施用容易发生药害。 (3) 施用农药应以无风或微风天为好,如用2.4-d丁酯在大风天会影响邻地作物,引起邻地纠纷。
(4) 下雨天或露水地不要喷施。因为降雨和露水地中施药能冲淡药剂浓度,降低药效。
要正确使用2.4-d和2.4-d丁酯乳油 2.4-d与2.4-d丁脂都属于苯痒类物质,2.4-d主要用于蔬菜开花期沾花,2.4-d丁脂则是除草剂。2.4-d因用量和浓度不同,对同一作物组织有不同的效果。
浓度低时可促进坐果和无籽果实的发育,浓度稍高就会引起生长上的畸形。更高浓度可以杀死植物,作除草剂用。
2.4-d难溶与水,易溶于酒精。因此要先配成原液,再按所需浓度加水稀释使用,取1克2.4-d粉末倒入5毫升酒精中,加温溶解后,在倒入995毫升开水中即100毫克/千克原液,用于防止番茄落花果的浓度为15毫克/千克,即取原液15毫克升加水985毫升制成。
浸花法是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小杯中然后将张开的花放入杯中浸至花柄,涂花法是用毛笔蘸上配好的溶液涂于花柄及雌芯柱头上即可。但使用时浓度不可过高,处理时不能洒在叶片上和生长点上,处理过的植株果实不能留种。
2.4-d丁脂乳油是一种很好的除草剂,能够除去多种双子叶杂草,我区已用多年,70%的2.4-d丁脂每亩用量50-70克,兑水20-25公斤。 喷药时选择无风天气则可,特别应注意邻近地块作物的安全,喷药器械要专用。
韭菜、葱、大蒜根蛆的防治方法 韭菜、葱、大蒜、等是我市大面积栽培的蔬菜,但常发生根蛆的危害地表以下的根和茎,使叶片变黄,以致枯萎而死亡,发生根蛆的原因,主要是施用了发酵不好的生粪,特别是人粪做底肥,到气温升高后,肥料发酵引来种蝇产卵而生蛆。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一是施用充分发酵好的肥料做基肥,最好是夏粪或隔年粪。
二是追肥尽量施用化肥。三是用50%敌敌畏50克兑水1公斤拌麦麸2公斤,撒施田间进行诱杀种蝇。
发生根蛆后可用40%乐果1000倍液灌根或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都有好的效果。四是用草木灰防治,是将草木灰撒足地表,然后用耙深耙或深锄使灰与土壤混合,即可防虫,又能增产,可谓一举两得。
农药外观鉴别法 如何从外观鉴别,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 辛硫磷:无色,略有刺鼻气药味的药液; (2) 敌杀死:浅黄色或棕色药液,略带有腥味; (3) 硫酸铜:天兰色呈矾状物,无味; (4) 多菌灵:白色或灰白色粉状末状,略有异味; (5) 可霉松:白色粉末状,有辣椒样气味; (6) 敌克松:红色固体粉状沫; 】 (7) 托布津:黄色粉末状,略有辣椒样气味; (8) 杀草丹:浅黄色,有异味药液; (9) 氟乐灵:红色药液,兑水后呈黄色; (10) 苯达松:浅黄色药液,有辣椒样气味; (11) 丁草胺:浅兰色药液,有芳香味; (12) 乐果:浅黄色,有腥臭味的药液。 农药标签上的字母的含义 (1) ph:表示酸碱度,当ph值等于7为中性,大于7时为碱性,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小于7时为酸性,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2) ppm:百万份浓度。即100万份药液,药粉含农药份数; (3) pc:百分浓度: (4) ai:即农药有效成份; (5) rd:动物致死量; (6) rd50:即引起50%死亡的剂量; (7) ed:杀菌致死剂量; (8) b:波美度,是根据波美剂测定药液的溶量速度。
一般较少使用,可在波美度表中查到;(9) mac:最大容许浓度; (10) wt:重量; (11) s.g:比重; (12) s.p:水溶性粉剂; (13) ec:乳油; (14) c:颗粒剂:如5%c(g)即5%颗粒剂。 在番茄沾花,阴天和晴天是否有很大差别? 为什么同等浓度下使用2.4-d沾出的花含有畸形果? 因为在番茄沾花中,阴天和晴天沾花的效果好。
阴天沾花相对来说,一般晴天沾花的效果好。阴天沾花相对来说,温度偏低,。
5. 农业科技小常识有哪些
春大豆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在土温达到12℃以上时即可播种,而在14℃以上播种较安全。为防止烂种、提高出苗率,可采用地膜覆盖早播及选用春大豆秋繁的种子。播种期一般闽东南地区掌握在“雨水”至“春分”前后,闽西北地区在“春分”至“清明”。
2、合理密植。采用窄畦双行种植栽培方式,在中等肥力田地,一般种植密度为亩植1.8-2.1万株,畦宽带沟80厘米种2行,穴距20厘米,每穴种3苗。土壤肥力高的种植密度可稀些,瘠薄地的密度可密些。
3、科学施 肥。大豆是需肥较多,大豆一生总施肥量中氮、磷、钾的比例以1︰0.8︰1.2为宜。在肥力较高田地,防止植株徒长是关键,要增施磷钾肥,限施氮肥。亩施25-30公斤过磷酸钙、5-6公斤氯化钾的基础上,早施氮肥,每一片复叶展开时,轻施一次速效氮肥作起苗肥,亩施硫酸铵3-5公斤,开沟条施;在大豆花荚期,以控为主,一般不施或少施花肥。鼓粒期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施肥,如出现早衰长势,立即喷施氮、磷结合的保尾肥。
4、中耕排水。大豆是中耕作物,在苗期应进行中耕,既可消灭杂草,还可松土,为根系和根瘤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福建春季多雨,根系生长受影响,因此还要注意排涝除渍。一般苗期中耕2-3次,结合追肥。开花前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
5、防治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豆青虫、锈病等,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注意及时防治。
6、适时收获。在黄熟末期收获,此时植株全部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全部变黄,呈现品种固有色泽,籽粒与荚壁脱离。
6. 农业技术知识
出苗后揭去地膜,齐苗后覆薄土1次,保墒,逐渐通风降温,3~4叶时分苗。幼苗有4~5个叶,茎粗0.5cm以上时应避免苗床夜温低于8~10℃,白天适量通风,保持15~20℃。定植前7~10天起逐渐加强通风,锻炼幼苗,栽前3天,苗床夜间可揭去覆盖物。
2、定植
春甘蓝用冬闲地栽植,每亩施有机基肥5000kg,翻地整平,作成平畦或地膜畦,铺膜前畦面喷48%氟乐灵除草剂防草。3月底至4月初定植,华北北部和东北等地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穴栽,早期栽时穴浇定植水,晚栽时畦浇或沟浇水。栽植密度为30~33cm*30~40cm。
3、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宜在定植前进行,定植后覆盖也可,但较费工。
4、田间管理
浇缓苗水后连续中耕2~3次,促根系生长,蹲苗10天左右,土壤干燥时浇水。结球初期,外叶和球叶同时生长,需肥水多,小叶球拳头大时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20kg或碳酸氢铵50kg,以后每周左右浇1次水,共浇3~4次水,必要时结球中期带肥浇水,促进叶球生长和包球紧实。
5、收获
春甘蓝应早收,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采收,分2~4次收完。
6、先期抽薹及其防止
为防止先期抽薹,须特别注意以下各点:
选用冬性强的品种或杂种一代。
避免采用劣质或混杂种子。
掌握适宜的播种期,过早播种,苗期接受低温期长通常是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
育苗期间,幼苗生长前期,苗床温度宜偏低些,防止幼苗生长过快,3~4叶以后适当提高床温,促苗快速生长并防止幼苗感受低温影响。
适时定植,栽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营养生长。
利用拱棚或改良地膜等保护,生长前期免受低温影响等均可防止先期抽薹。
夏甘蓝栽培
夏甘蓝一般于3月下旬至5月初分批播种育苗,5~6月定植,7~9月收获。
栽培夏甘蓝首先应选用抗热、耐旱、具一定耐涝能力的中熟品种。单作,也可与豇豆、茄子等高架蔬菜或玉米等间作。夏甘蓝应重视施有机肥。夏秋季多雨地区用高垄或高畦,少雨地区用平畦,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亩。
栽后浇透水,以利缓苗。几天后浇缓苗水时追肥,中耕l~2次。小水勤浇,早晨或傍晚浇水,热雨后浇井水。结球前期和中期各追肥1次。夏季杂草多,须多中耕和防治病虫害。叶球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裂球和腐烂。
7. 农业种植知识
晕。专业问题:
水稻一般是插秧的,水稻秧苗一亩地可以播种40-50斤种子. 看你出苗率的高低,如果是80%以上的话,可以插40-45亩田左右. 还要看是三系种还是两系种,一般两系种用种量小些,可以多插几亩.
一斤水稻种子的价格么:每斤7角到9角。各地按品种应该有差异的。
麦子么。一亩大概是50斤。和发芽率也有关系。
小麦种子价格应该是每斤6角到1元1角。也是看地域和品种了。
化肥么:一般80斤就可以了。初春20斤尿素做追肥
8. 找一些关于科技的小知识例如:农业生产离不开科学技术除草剂就很神
科技小知识 插头小常识 为什么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大多用三线插头?三线插头与三相插头有什么区别? 三相电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线,它们每两根线之间的电压都是380伏,一般用于动力系统,多见于工业用电。
而家用电器一般采用单相电源供电,其三根线分别是火线、零线(中性线)和地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所以这不是三相电,它的插头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头和三相插座,地线为的是保障安全。 具有降压作用的水果 山楂;山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
可选野山楂10粒(鲜品为佳),捣碎加糖30克,水煎常服,有良好的降压、健胃作用。 香蕉;香蕉含有多种维生素,能清热降压,可常食。
用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汤服也有效。 有条件的取适量香蕉花煎水服,疗效更佳。
荸荠;有清热降压的作用。可用鲜荸荠(洗净、去泥)、海蜇(洗去盐分)各30~60克,煮汤,日分3次服。
既能降压又可化痰止咳。 菠箩: 常食菠萝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对高血压水肿、血栓形成等有改善血循环,消除水肿炎症的良好作用。
乌梅:富含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对高血压头晕失眠、夜难入睡,可取乌梅3枚加冰糖适量开水炖服,有降压、安眠、清热生津作用。
苹果:内含苹果酸、枸橼酸、维生素a、b、c等10种营养素。常食苹果可改善血管硬化。
科学饮乳小常识5则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现介绍一些科学饮乳的小常识。 1。
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为人体空腹时胃肠蠕动快,牛奶中营养物质往往来不及被吸收就匆匆进入大肠。
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为这样会减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机会,不利于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饼干、糕点等,或边吃点心边喝牛奶。
2。 晚上喝奶更有利。
科学研究发现,人体中的钙代谢会有一个特殊的规律:晚间尤其是午夜之际,血浆钙含量会出现一个”低谷”,迫使机体通过调节机制调运一部分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这样,血液中的钙虽暂时得到维持,但骨骼中钙却有减少。
牛奶中含钙丰富,因此临睡前喝杯牛奶,可补偿人体夜间对钙的需求。 3。
牛奶不宜加糖煮沸。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牛奶中的赖氨酸与糖发生梅拉德反应,生成一种新化合物–果糖基氨基酸。
这种物质非但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反而影响人体健康,牛奶最好新鲜饮用,如太冷稍稍加热即可。 4。
不喜牛奶可饮酸奶。 对牛奶有”反感”的人大多患乳糖不耐症,这些人可尝试饮用酸奶。
酸奶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降低,但几乎保留了牛奶所有的营养,其中的乳酸菌在人体内能存活繁殖,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并提高免疫力。酸奶中不含抗菌素,易消化吸收所以能空腹饮用。
5。酸奶不能加热饮用。
喝酸奶主要吃它的营养和活菌,如酸奶加热,人体只能喝到营养却失去了有生物活性的乳酸菌,因此不要加热后饮用。 。
农事小知识
1.节气农事常识:为什么说大雪兆丰年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说冬天下几场大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为什么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是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大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
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其二是为土壤增添肥料。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
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这就是大雪的增墒肥田作用。 其三是冻死害虫。
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2.求几条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一、农谚的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
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
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
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
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编辑本段]二、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
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
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
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像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
1959年我们在丽水县向一位老农了解当地播种粟的经验,他就举出“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的农谚,并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说:“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平阳县总结当地种植龙爪稷(当地称粟)的经验时,农民又举出“稻倒收一半,麦倒没得看,粟倒一箩收箩半”的农谚,说明龙爪稷的特点是不怕倒伏。
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足以证明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三、农谚内容的特点 【农谚内容概述】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
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
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解放前费洁心所收集的《中国农谚》,是由时令、气象、作物、。
3.一年四季的农事有哪些
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翻松田土,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一般在春季新年后。2、施肥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
一般在耕地之后进行施肥。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学施肥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3、播种播撒种子,播种要及时,才会有好收成。 一般农作物都是在春天播种,在土地翻松、施肥之后,播撒种子种植好农作物,细心管理,到收获的时候就会大丰收,有好收成。
4、田间管理指大田生产中,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栽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即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的劳动过程。
种好农作物后,要对农作物进行护理管理,包括除草、防倒伏、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防旱、浇水、防涝、排灌等一系列管理方法,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征 ,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秋收指秋季收获农作物。
秋收作物是当年春夏和夏秋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秋收时节一般在农历秋分前后。
4.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5.春天农事有哪些二年级
春天的农事活动主要有: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浇水,育苗,插秧,等等。
春天里是农民们最为忙碌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要为一年能够有好的收成做好准备。这个时候农民不仅要把种子植入土里,而且在这之前要把地翻好,这样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有些农作物的必须要提前培育好苗,这样才能保证种出来农作物的有好的质量。
然而想长出好的农作物土地必须要有养分,这个季节很多农户就会往地里送农家肥,大多送的都是鸡、鸭、鹅、牛粪等以保证土地的营养充足。春季里能够看到很多整修河道的人,夏季是雨水频发的季节,所以在夏季来临之前,必须要整修河道以保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
6.农谚所包含的物候学知识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泥鳅疯癫,大风暴雨在眼前。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鸟鸣,天空会转晴。
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蜻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蚂蝗不安,预兆有雨,泥鳅暴跳,雷雨快到。
水缸穿裙,大雨将临。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16岁时,写了一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
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着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一诗,朴实无涩,也是写物候南北差异: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天,你才到了京华。
物候不但有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差异,而且还有古今差异。在周代的黄河流域,梅树无处不有,在《诗经》中多次咏到梅,到了两晋南北朝的寒冷时期,梅树在那里消失了。
隋唐以后气候转暖,梅树又重新走进入黄河流域,唐代诗人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诗》咏梅,说明当时长安南郊的曲江池还种有梅花,到了宋代,梅树又在关中消失,苏轼曾为此叹惜过,他在一首咏杏花诗中有”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
7.有哪些农事谚语
1,麦吃三月雨,还得二月下。
2,枣芽发,种棉花。3,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
(榆:指榆钱)4,春雨来得早,粮食吃不了。5,一年两头春,带角贵似金。
6,春雨贵如油,有雨人不愁。7,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8,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9,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0,小满耩花(棉花),十年九瞎。11,四月芒种前熟麦,五月芒种麦不熟。
12,五月端午雨生虫.六月六日雨灭灾。1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4,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15,交了六月节,龙王不得歇。
16,七月十三,枣红半边。17,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18,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19,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20,锄头扒得勤,棉花白如银。21,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