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爬蜂病是1984年在我国南方地区首先发生,1988年以后在全国大范围流行,为害特别严重。特别是爬蜂病往往都是发生在大流蜜期,造成大批采集蜂的死亡,群势迅速下降,蜂群失去生产能力,给养蜂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蜜蜂爬蜂病的病因非常复杂,除了病原微生物以外,还有外界环境的影响。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蜜蜂螺原体、蜜蜂孢子虫和蜜蜂麻痹病毒等,其中蜜蜂螺原体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此外场地潮湿、通风不良、饲料缺少、保温不好也会造成爬蜂病的发生。一般在久雨初晴时,患病的蜜蜂爬出箱外,不能起飞,只能在地面爬行。爬出的病蜂上午多于下午,由于这种病多与其它蜂病一起暴发,因此病蜂的肠道变化也不尽相同。在病情严重时,采集蜂、哺育蜂甚至刚出房的幼年蜂都会相继爬出箱外,不久死亡,群势骤减。
蜜蜂爬蜂病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一般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平常要饲养强群,特别是在大流蜜期,蜂蜜的采收不要太勤,要留足蜜蜂的饲料;注意场地和蜂具的消毒,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在治疗上可使用一些抗生素,如1 000毫升糖浆中加入10万单位的红霉素,溶解混匀后,每群喂药150毫升,每隔5天喂一次,直到病蜂恢复健康为止。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爬蜂病常常出现在流蜜期,为了防止蜂蜜被抗生素污染,用药时最好在流蜜后期进行,另外用药后生产的蜂蜜要用其它的容器贮存,不能与前期生产的蜂蜜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