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元宵节赏灯起源于什么时期
- 2、元宵节赏灯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 3、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元宵节赏灯起源于什么时期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为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多种形式。
元宵节的花灯寓意: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元宵节赏灯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汉代就有了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已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元宵赏灯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通衢闹市建有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除燃放灯火外,还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活动和众多民俗。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其中写道:
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辞赋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节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近两万人,戏台有四公里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数万人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到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在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灯楼达二十多间,高约五十米,金光璀璨,极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