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二战中,日本“阿”号作战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 2、二战倭寇精心策划的一号作战换来的代价是
- 3、日军为防御盟军进攻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其内容是什么?
- 4、“一号作战”行动是什么?
- 5、清朝时期,日军的直隶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6、日军一号作战计划战略目的达到没有
二战中,日本“阿”号作战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日军企图在第一航空舰队和第一机动舰队实力有所恢复后,寻找战机与美军决战,争取扭转战局。决战计划原是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海军大将主持制定的,代号为“阿”号作战。
根据“阿”号作战计划,第5岸基航空队和第1机动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将在马里亚纳群岛对来犯之敌实施两面夹击,以抵消美军航母编队舰载机在数量上的优势。
二战倭寇精心策划的一号作战换来的代价是
兄弟 下面的 全过程 要想了解历史 那就耐心的看完吧
日本的海空军,这时候已经在太平洋地区遭到美军猛烈的打击,扩张与反击已经是不可能了。由中国华南基地起飞的盟国轰炸机,更对日本绝对国防圈之运输通路造成重创,特别是陈纳德指挥以华南为基地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密切合作,非常有效的攻击日本的战略运输船队(由南洋经台湾海峡到其本土之航线),造成日本运输船队每年高达一百万吨以上的损失。在这种状况之下,日本的军备与工业生产,由于缺乏原料与能源的供应而面临全面停工之危机。这是威胁日本绝对国防圈安全运作,最为严重的问题。日本的整个作战武器军火的生产,以及民生必需品,供应上都开始发生严重的困难。
因此日本政府若要确保其绝对国防圈内运输线的安全,就必须要在中国以及缅甸战区,同步进行孤注一掷的大反扑作战,作战核心的目标,就是消灭中国战区内的战略空军基地及补给线,以确保日本绝对国防圈的安全。在缅甸战区的攻势,是要切断驼峰运输的通路;而在中国战区的攻势,则是彻底破坏中国华南地区的盟国空军基地。
1 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计划”
为了发动一号作战计划,日军可以说是设法将明治维新以来,所有累积的陆军战力,都要孤注一掷地投入。日大本营决定,中国派遣军在执行一号作战计划中,所有的兵力与支援要求,都给予最优先的配合。在兵力动员上,日军决定再动员五十一万部队,优先补足中国派遣军所有的缺额;尽量将原先在中国战区的乙种师团与丙种师团,调升为甲种师团(使得日军甲种师团再加上所有补充、特种作战单位之后,作战的兵力达到三万两千人)。此外大本营并且还抽调日本本土与关东军的部队,进一步支援中国派遣军的一号作战。
日军对于一号作战计划的先期后勤准备,周全到几乎难以想象的地步。先是改组了整个在中国战场的航空兵团,单是空军作战的油料,就有半年的储量,弹药的储量多达两年。并特别派出从未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的装甲师团,参战各军的粮弹后勤支援,都有半年以上使用量的准备;马六万七千匹,运输汽车一万三千辆,运输补给船艇一万艘。并且调动日本全国所有的道路、桥梁工程支援人力与器材,投入战线后方道路的维修。日军在一号作战计划所有的作战需求,上至野战医疗设备,下到士兵军靴的修理,都一应俱全,它成为日本皇军成军以来,历史上空前的全面出击作战,其动员规模,超过了明治时期日俄战争的两倍以上。
2 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
但此时的中国守军,却正处在战力严重空虚的阶段。由于中、美为了军经、援助的问题,爆发了严重的摩擦,双方关系几乎濒临破裂;在史迪威的运作之下,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是遭到全面的破坏,不但所有援华的陆军装备、物资(以中国战区华军的需要来说,由驼峰空运输入的美援物资在数量上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百分之九十都用到史迪威的缅甸作战准备之中,而且中国最精锐的八个军的部队,被抽调去参与缅甸作战。
史迪威在这时一再强调,日军根本无意对中国军队发动任何的作战攻势,最多只是破坏与劫掠的“军事演习”罢了;所谓日军即将在中国战区发动全面攻势的情报,只是蒋介石藉口来“勒索美国”的援助物资而已,同时蒋不愿派遣接受美援装备的华军,参加缅甸作战。因此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与参谋长,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摩擦与政治斗争,在最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对于日军的作战动向与情报判断,看法也几乎是南辕北辙。
史迪威这时掌控着一切的美国援助物资,以及中国的战略预备队兵力。他一心一意只想动员华军,早些帮他完成反攻缅甸的作战;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就是希望蒋介石的部队在中国本土能够遭到一败涂地的打击,这样他才能有机会全面地接受中国部队的作战指挥权。因此史迪威故意漠视日军集结的情报,不断向华盛顿报告蒋介石根本无法作战,日军在中国战区其实没有威胁。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最糟的,因为中国还要优先抽调精锐的部队支援缅北作战。虽然根据日军大量集结与 演训的情报,蒋介石认为敌军极有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年中,发动全面的反扑,而在二月以后,重庆方面对于日军准备打通平汉与粤汉铁路的攻势,也掌握了更为清楚的情报,无奈参谋长史迪威只全心全意地在缅甸野人山进行作战,对于日军准备在中国战区发动新攻势的情报,根本不加理会,而造成部分华军将领也跟着附和,因此华军无法集中力量,准备迎战日军空前的重大攻势。日军是倾全国、全军之力,在中国战场进行决死大反击,中国则是外源未到,内争先起,这样如何能够挡住日军充分准备而发起的空前攻势?
3 日军打通平汉铁路
日军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对于华北日军负责打通平汉路,捕捉河南华军汤恩伯主力的作战任务,原是有着不同的意见。因为他认为,这次日军大本营能够发出如此强大的兵力给中国派遣军,与其进行大陆交通线的打通,不如让他执行西攻西安,截断重庆左翼的作战计划,但是日大本营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幸好日本大本营没有同意这个作战计划,否则中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大本营下令由关东军调出精锐的第二七师团、铁道联队、汽车兵团等特种部队,以支持华北方面军的一号作战任务,务必全力打通平汉线,捕捉在河南的华军主力。
华军河南阵地的防务是由蒋鼎文与汤恩伯负责。由于日军在中条山会战之后,将近三年都没有在华北发动攻势,使得华军失去作战的警觉与士气;加上河南连年天灾,民生困苦到了极点,军队的补给不足,兵员补充又以远征军优先,因此战力已经降到空前的底点。在日军发动攻势之前,蒋介石与驻华美军的将领,对于日军的作战企图,缺乏共识与掌握,由于史迪威坚持认为,日军的攻击只是例行出击的演习,根本无意深入华军阵地与进行长期的占领作战,当前华军应该以静制动,故将拥有美式装备、员额充足的华军部队,调入缅甸原始山区进行作战。所以汤恩伯奉命以静态防御,在嵩山以东的密县、巩县一带阵地布防。
而刚好河南发生严重的大旱灾,几百万以上的中国百姓九死流离,粮食供应非常缺乏,物价上涨已经是七七事变当年的五百倍。社会的困苦、人心的不安,加上重庆的内争浮现,美国介入中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军力上补充兵员的严重不足,美援武器更是纸上谈兵的迟迟没有到手,这一切都使军心更为涣散。
而刚好河南发生严重的大旱灾,几百万以上的中国百姓九死流离,粮食供应非常缺乏,物价上涨已经是七七事变当年的五百倍。社会的困苦、人心的不安,加上重庆的内争浮现,美国介入中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军力上补充兵员的严重不足,美援武器更是纸上谈兵的迟迟没有到手,这一切都使军心更为涣散。
蒋介石企图抽调接受美军装备的远征军回来参战,不但遭到史迪威拒绝,而且在罗斯福亲自介入的压力下,于四月二十五日,蒋介石被迫下令远征军由云南出动,渡过怒江,参与缅北的作战。这时候日军刚攻陷郑州,开始击溃华军在河南的防线,蒋介石却只能眼看着中国战区受到日军攻势无情的蹂躏。在盟国的眼中,装备中国的军队,只是为了英国在缅甸与印度的利益而战。
日军南下的攻击,很快又恢复行动。十二军攻陷许昌之后,日军第十一军横山勇,同步派遣一个旅团北上夹击,于五月八日南北两军在遂平会师,日军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七年后,才终于勉强的打通平汉铁路。
于是一场推诿责任的内部攻防战,立刻就在华军、美军之间展开。史迪威以及一些美国记者,当然乘机发表他们的“证据”,指出蒋介石的部队根本不战而退,却完全不提自己情报判断的严重错误,导致中国战区没有预先做好准备,以及在作战期间,整个后勤支援迟迟未到,与空中掩护严重不足的责任。事实上,以中日双方当时在河南的兵力部署与作战准备而言,华军由谁去指挥,结果都不会好到那里去。华军若是不退,只有遭到歼灭。有谁问过,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认为日军只是演习的情报判断,让中国军队无法得到战前的补充与准备,应该负起多少的责任?
4 日本十一军发动长衡会战
横山勇决定在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日军在对马海峡大破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历史光荣纪念日,在湖南发动对华军全面的攻势作战。装备充足的三十六万日军,在优势火力的支援之下,分成七路扑向华军阵地,来势之凶猛,远远超过华军的预估。日军精锐的第三、十三师团以及二十七师团,从左翼(东线)先攻,一举深入地插进平江,再突进浏阳,直捣薛岳预控的反击部队基地。
这时候在缅甸原始丛林指挥作战的史迪威,在看到华军全线溃败之后,才“想起”了他还是中国战区参谋长。他于六月八日突然出现在重庆,幸灾乐祸的宣布“中国陷入危机”,接着立刻派员督导美军从桂林的训练中心进行撤退,同时不断设法干预陈纳德的空军后勤支援,并且开始推动接掌华军指挥权,以及寻找可以推翻蒋介石军政领袖的活动。史迪威完全不管这个中国战区作战惨败的灾祸,是谁作出严重错误的情报判断,以及致命的错误作战部署?到底是谁仍在制肘空军出击日军的任务?史迪威居然认为,只有他接掌华军的指挥权,才能在中国地区击败日军,而其他任何对于战场的补救与支援措施,根本无济于事(这种完全疯狂与违背常理的行为,也只有史迪威这种人才做得出来!)。
日军作战计划的另一步棋,就是同时奔袭衡阳。横山勇在日军在还没有攻陷长沙之时,就已经下令第六八师团与一一六师团,绕过长沙外围,马不停蹄的沿着湘江两岸,直接扑向衡阳华军阵地。此时薛岳所指挥的主力部队,则向江西方向败退,根本无法拦截日军的长驱直下,整个第九战区的防卫系统为之瓦解。
这时湖南前线的作战陷入危机状态,蒋介石无法把拥有美式装备以及员额充足的八个军部队,调回东线作战,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战力不足的部队,在湖南遭到致命的打击。事实上,日军指挥官横山勇最为担心的,就是蒋介石会把这八个军调回,在湖南与日军决战。横山也担心美军会调动一切的空军,支援华军作战,对自己脆弱的补给线进行全面切断的空中攻击。
但是这两个担心都没有发生。因为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极力阻止中国战区进行反击,并且抬出罗斯福总统与马歇尔助阵,主张当前反败为胜的要务是,由史迪威接掌华军指挥权,最好能够顺带推翻蒋介石政权。由于华军接连在河南与湖南战场的惨败,史氏又早已在重庆政府中,进行各种掺砂子、挖墙脚工作,使得前线部队急于等待后方明确的指挥,以及派军援助之时,后方却陷入全面的权力斗争、指挥系统混乱、以及后勤失控的状况。
这时候,拼命为华军出力的,还是指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陈纳德将军。他设法透过管道向华盛顿反映中国战区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史迪威利用机会夺权的真相,无奈当时华盛顿与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因而对于中国战区的恶化逆转,产生极大的轻视与厌恶。西方主流意见于是认定:“果然是史迪威有远见,早就说蒋介石的华军不堪一击,现在得到证明了吧!不仅如此,还要连累美军替蒋介石收拾残局。”
5 鬼泣神嚎的衡阳保卫战
日军以为在长沙会战中,已经将华军第九战区的防御系统,予以彻底的击溃,虽然没有围歼中国的主力兵团,但是华军在受到重挫之后,已失去再 战的能力,对于日军进行长距离奔袭衡阳的作战,横山勇更以为把握十足。事前衡阳在日机猛烈的轰炸之下,衡阳市区已成一片焦土,因此横山认为,日军可以出其不意地迅速攻占衡阳。但是横山没有想到,由方先觉所率领的中国第十军,却在衡阳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阵地保卫战,差点把横山的完胜攻势,搞成凄惨的大败仗。
由于薛岳把第九战区的残余的部队,集结在湖南与江西交界的一带,企图等日军深入之后,反击日军的侧后。但是薛岳的这个布阵,却遭到日军主力兵团向东旋转的多路围攻,因此不但无法发挥侧翼包抄日军的效用,反而让南方的衡阳阵地,出现兵力支援分配不足的危机。日军在攻占长沙的同时,横山勇对衡阳发动长距离的奔袭突击,日军第六八师团(佐久间为人)与一一六师团(岩永汪),沿着湘江东西两岸,分途包抄衡阳;第六八师团的决死突击队,在六月二十六日半夜,攻占了美军在华最大的空军基地衡阳机场,得到了日皇亲自的传令嘉奖。
到了一九四四年七月,衡阳之战,不但是中日主要战场的决战,更是发展成为中日两国内部的政治战。对于蒋介石与东条英机而言,衡阳作战的胜负,都关系到自己最高军政领导权的掌控。因为在七月七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向蒋介石提出,要求蒋介石将华军指挥权,交给史迪威的信件,以挽回中国战场的败局。因此除非蒋介石能够证明,他能指挥华军击败日军攻势,否则蒋介石将要面临美国孤立、外援中断,以及部属叛变的危机。而日本首相东条的情况,同样需要战胜的消息来支持,否则日本的军政领袖,已经对于他的领导与政策失去信心,东条将会被迫辞职。
但是在争取这场决战的指挥上,蒋介石无法把最有战力的部队,从缅甸战场调回,因为这是史迪威争取华军指挥权的本钱。史迪威使用优势兵力,在缅甸获得胜利;而同一时候,蒋介石在华南却遭到日军猛烈的打击,所以罗斯福认为,这足以证明蒋无法应付日军的攻势,而史氏有能力指挥华军打败日军。在日本方面,东条则是将所有的军力,包括抽调关东军的二十军,以及日本本土的四十七师团,都投入了湖南的战场。可是日军仍无法在七月攻下衡阳,同时日本又在缅甸与塞班岛遭到惨败的打击,日皇裕仁已经对于战局感到震动,东条在元老重臣集体的施压下,只有被迫辞职下台。
但日军在衡阳的作战,也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迫使横山一度也在考虑,是否值得在此继续打下去。因为即使日军的作战力量,也到了极限。但是这场作战的胜负,已经成为中日两国军力对抗的荣誉之争了,说什么横山也不能放弃,何况关东军的战将坂西一郎,已经到达湖南,接掌长沙的指挥权,假如自己不力拼下去,最后的结果恐怕不妙,连职务都会有变数。最后横山勇决定,将日本十一军的全部军力当赌注,完全都押在衡阳,再增调十三、五十八师团,参加衡阳决战。他并且不惜代价的运送威力强大的巨炮,到达衡阳阵地,准备给孤立无援的方先觉部,最后致命的一击。
八月二日,日军对衡阳发动最后一波的攻势,横山勇带病亲自前往衡阳前线指挥作战,而四个参战的日军师团长,当然更是不敢怠慢,全都陪着横山,准备拿出老命一搏。各师团纷纷组织敢死队,对华军阵地进行冒死攻击。日军的巨炮再度轰平华军的每一个阵地,日军的敢死队对华军的据点,一个接一个地展开攻击,守军只能做到寸土寸血的力拼。日军五十七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更是由自己担任敢死队的队长,亲自带兵冲锋华军阵地,结果战死衡阳。有受城市作战特别训练的五八师团,师团长毛利末广中将作战负伤,却不肯就医,躺在担架上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可见战况之激烈(不知所谓国民政府自武汉会战之后,就没有与日军决战的历史抹黑说法,看到长衡会战的这种打法,还有没有良心造谣下去)。
此时衡阳的决战,其惨烈程度已使阵地成为了人间地狱。蒋介石在最后时刻,仍然设法派军队救援第十军,连第五军的坦克车部队都派到战场。但是此时中国战区的华军,已经无法将士用命的拼力作战了。因为有了国际力量的介入与刺激,内部派系的猜疑正在死灰复燃,而更加恶化了军队人员不足、装备后勤严重缺乏、军心动摇、士气低落的情况,因此无法动员军力突破日军层层包围的防线。第十军方先觉部,在坚持血战四十二天之后,最后在八月八日,终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日军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下去。因此双方经过交涉之后,在日军允许保持军队建制与荣誉,以及救助受伤官兵的条件下,结束了孤军拒敌的抵抗。中国第十军在衡阳的保卫战事实是以交涉之“终战”而结束,而非投降日军。
衡阳终于陷落,史迪威理所当然的开始进一步地向蒋介石逼宫。蒋眼见自己部属们的战志出现动摇,并且开始私下运作而向史迪威靠拢。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也只有同意,向美国的要求让步,准备交出华军的作战指挥权给史迪威。当时中国上下,独立奋战的信念已失,企图依赖美军直接的介入,能够给中国的抗战,带来起死回生的力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刻。
日军为防御盟军进攻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其内容是什么?
日军于1944年7月上旬失掉塞班岛后,菲律宾、台湾、琉球和小笠原群岛都成了它的防御第一线,无法准确判断盟军的下一攻势将指向其中的哪个方向,甚至担心直指日本本土。因此,大本营于7月下旬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制定一个称为“捷号”作战的计划。这项计划包活以下4个作战预案:1.盟军进攻菲律宾,则实施“捷1号”作战;2.盟军进攻台湾、琉球群岛和九州南部,则实施“捷2号”作战;3.盟军进攻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小笠原群岛,则实施“捷3号”作战;4.盟军进攻北海道,则实施“捷4号”作战。
“一号作战”行动是什么?
东条政府为了摆脱太平洋战场上的困境,决定在中国大陆上找出路,即让平汉、粤汉及湘桂铁路恢复通车,经由印度支那保持日本与南洋地区的交通线。东条命令这个行动定名为“一号作战”,4月下旬从黄河两岸发动攻势,到9月份实现战略计划。这是东条在中国大陆上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所以称为“最后一战”。
清朝时期,日军的直隶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在战争后期,曾经制订了一个直隶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是和日本攻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作战是同步的。如果从根本上来说,这个计划是日本用来讹诈清朝的计划,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产物。
这个计划是日本占领中国的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后制订的。在进攻澎湖列岛,为下一步进攻台湾做准备,日本以守备东京湾和马关海峡的后备队编成后备混成旅团,进攻澎湖列岛。同时,为了在解冻后在中国的直隶地区进行作战,进攻北京,日本制订了直隶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规定,日本大本营的大部分成员组成征清大总督府,进驻旅顺。并且于1895年3月16日,日本彰仁亲王率领征清大总督府从旅顺向前推进。同日,日本任命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为大总督府参谋总长。日本决定在直隶与清军做最后的决战,为此投入当时已经入侵中国的5个师团中的4个,再加上新从日本本土调来的近卫师团、第4师团和临时第7师团等兵力。日本的直隶计划的目标就是攻占北京,逼清朝求和。
不过,我们看这个计划,是难有成功的可能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国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日本虽然在前期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可是人力、物力消耗太大,继续战争已经难以为继。而且,在这个时候,外国列强的干涉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当时,俄、德、法就对日本的扩张野心产生了矛盾,怕它的扩张会影响到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在这个时候骑虎难下,如果继续战争已经力不从心,如果清朝不求和的话,自己的胜利成果不但有丢失的可能,还有国内、国际矛盾爆发的可能。
因此,日本制订了孤注一掷的直隶作战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实施,日本就要冒着列强干涉的危险。但是,清朝也面临着统治崩溃的危险,所以双方都有后怕。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清朝进行了和谈。清朝政府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结束了战争。
日军一号作战计划战略目的达到没有
一个也没有达成
第一,没有达到打通中国东北-中国南方—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的目的。
从1944年4月至12月底战役结束,河南、湖南、两广、福建等省区悉为日军占领。进攻中,日军每遇城池及交通枢纽,先以飞机狂轰滥炸,继而坦克横冲直撞;中国军队在阻击和撤退时,也往往将铁路、公路、桥梁破坏。如“南岳—易俗河公路……(中国军队)在退却时有计划地进行了破坏”,使日军在“85公里路程耗费16小时,并时常下车帮助推车”。而日军又缺乏机械与材料,交通线无法修复。加上敌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进袭,直接威胁或卡断铁路线,日军虽占领了这些地区,但大陆交通线并未打通,只能依靠长江、湘江等水道代替铁路、公路,作为运输补给线。
由于这时美国空军加强了对这条补给线的轰炸,使日军水上交通也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第二,没有达到摧毁美国空军等基地的目的。1944年11月日军占领桂林、柳州机场,1945年2月占领了遂川、赣州、南雄机场。但是,中美飞机早已转移到了成都、
重庆机场,并且以有“空中堡垒”之称的b29远距离轰炸机取代了b25轰炸机为空袭主力。从这些基地起飞的中美机群,经常袭击日军战役纵深与战略纵深内的重要军事目标,
远至日本本土、台湾和在海上航行的日本舰船队,打击了日本在华空中优势。
1944年下半年后,随着马里亚纳基地的建成,大部分美军飞机撤离了中国。因此,
日军以超过10万士兵死伤代价占领的飞机场,此时已毫无意义。
第三,没有达到对付从印度、缅甸发动进攻的盟军的目的。1944年8月10日,美军占领了被称为日本海上长城心脏的重要基地——关岛,10月,攻占菲律宾。于是,太平洋成了向日本本土发动进攻的捷径。为了防备美军从上海和广东登陆,建立基地,侵华日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加以设防,而对付印缅方面盟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第四,没有达到压迫国民政府投降目的。一号作战虽然击溃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却未能达到使国民政府屈服的目的。相反,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依然存在,国民政府加快了准备反攻的步伐。
同时,解放区战场乘机发动局部反攻,缩小了日本占领区。
总之,一号作战耗尽了日军最后一点元气。到了战役的最后阶段,日军在第一线的部队因弹药、粮食的匮乏,人员难以补充,伤病员源源不断,却没有医药品治疗,士气更加低落。在战略态势方面,日军不仅无力继续作战略进攻,而且已处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两面夹击之中。同时,由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反攻作战,与国民党军队形成了东西对击日军的态势。
这样,日军实际已经陷入全面崩溃阶段,不得不在中国战场转入到战略总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