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时有没有替帝之心

诸葛亮当时有没有替帝之心-凯发网站

本文目录一览:

  • 1、诸葛亮有没有篡位之心?
  • 2、为何说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夺权称帝,究竟是怎么回事?
  • 3、诸葛亮有称帝的野心吗?

诸葛亮有没有篡位之心?

刘备白帝托孤,对诸葛亮曰,若其子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古人论此,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但也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对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试探之。田余庆先生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为然,在其《蜀史四题——刘备托孤语》一文中作出新的诠释。田先生的见解是否有道理,本人暂且不作评论,我以为刘备托孤之语,是真心还是假意,抑或另有打算,今已无从考证,诚然是千古之谜。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由宰相登上龙椅。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从来没有人怀疑过。”田余庆:《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载《文史》,第35期,中华书局,1992。之所以没有人怀疑过,无非是经过历代文人及小说家的渲染,诸葛亮已经被衍化成“圣人”,成了“鞠躬尽瘁”、忠贞冠世的典范。历史学家受其影响,大概也会感到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区”,轻易不敢染指。要把诸葛亮从圣坛上请下来,我想很有必要对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作一番探讨。其实,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所谓“狼顾”,《晋书·宣帝纪》云:“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因谓太子(曹)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可见,所谓“狼顾”相,即具“非人臣”之相,李邈直指诸葛亮同司马懿一样亦具“狼顾”相,意谓其久后必篡夺刘氏天下,自己当皇帝。至于“虎视”,《后汉书·班固传》所收《西都赋》内有“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句,李贤注曰:“龙兴虎视,喻强盛也。”班固的实际意思是,尽管周、秦都很“强盛”,但是,周以“龙兴”,取天下以“德”;秦却是“虎视”,取天下以“武”。李邈用此典故,即暗示诸葛亮“身杖强兵”,与秦的“虎视”相同。《左传·昭公十一年》曰:“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孔颖达《疏》引贾逵说:“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这五种人有权有势,居边则易反叛,故云:“五大不在边。”李邈认为诸葛亮属于五种人之一,让其率兵居边,必危及蜀汉朝廷。不仅如此,李邈还直接将诸葛亮比做欲危汉室的吕禄、霍禹。对李邈的上疏如何看?如果要维护诸葛亮的崇高形象,尽可以把李邈的上疏视为诬蔑、攻讦诸葛亮的诽谤之词;但若冷静客观地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李邈之言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我以为真正具有“狼顾”相的人是不存在的,司马懿、诸葛亮之所以被时人看成有“狼顾”相,无非是怀疑他们有篡位的野心。蜀汉政权中不仅李邈有此看法,甚至连尚书令李严亦猜忌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李)严与(诸葛)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九锡为何物?“据《后汉书》章怀注,谓九锡本出于纬书《礼·含文嘉》: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每朝禅代之前,必先有九锡文,总叙其人之功绩,进爵封国,赐以殊礼。”《廿二史札记》卷七“九锡文”条。稽考于史,九锡之礼规格极高,非一般人臣所能享受。如九锡中的“虎贲,天子卫卒也”《史记·晋世家》注引《集解》贾逵曰。。斧钺金戚皆属天子之卤簿。秬鬯为天子祭祀上帝、神灵时所用之酒,《礼记·表记》云:“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九锡中又有“纳陛”。“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师古曰:尊者不欲露而升陛。”《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注引孟康曰。蔡邕所撰《独断》卷上载:“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后引申其意,称天子为陛下。所以权臣即可由受“纳陛”而后晋升陛下。由此可见,谁受了九锡,谁就具备了“假皇帝”的资格,为将来当“真皇帝”铺平道路。自王莽始,权臣易代,夺取帝位,必先封王,加九锡,然后再龙袍加身,登上九五。汉末,曹操欲加九锡,受汉禅,遭到心腹荀彧的坚决反对,“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王夫之对荀彧之死发表看法: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李严亦是刘备临终时的托孤重臣,难道他的天良“牿亡已尽”,会容忍异姓篡夺刘氏江山?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劝诸葛亮受九锡,只有一种解释合乎常理,即表面上尊崇诸葛亮功高盖世,当赐以殊礼,而实际上是在试探诸葛亮是否将走王莽、曹操的道路,加九锡,建国封王,进而代蜀汉称帝。 详情请看: 希望能帮到您

为何说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夺权称帝,究竟是怎么回事?

谈起三国的蜀汉,人们自然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很多人都认为是他的无能导致着蜀汉的灭亡。刘备在去世前,他几乎将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在当时诸葛亮手中的权利可以说是直接掌握着蜀汉的生死。然而,诸葛亮并没有选择夺权称帝,主要是因为刘备当年的“三国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诸葛亮自然是不会背叛刘备。并且在各种因素的压迫下,诸葛亮也是没有这个野心去夺权称帝的。

因素一,蜀汉内部的压力。

要知道,诸葛亮倘若要在蜀汉称帝,那么受到的最大阻碍就是蜀汉的内部力量。诸葛亮本是只是一个谋士,没有上战场杀敌的武力值,蜀汉内部自然是有很多人不服他,不愿意为他做事。诸葛亮虽然是一个向往着权利的人,但是他不会因此丢失忠义而谋反。

诸葛亮当时有没有替帝之心-诸葛亮想不想篡位

因素二,蜀汉外部的压力。

一旦诸葛亮在蜀汉夺权称帝,那么必定会引起蜀国内部混乱。很多周边的其他国家会借此机会趁虚而入,进而打压蜀国。所以如果诸葛亮夺权称帝,很有可能政变不成功,并且还丢死自己的性命。诸葛亮正是明白这这天下的局势,所以他不会进行夺权称帝。

原因三,诸葛亮讨厌夺权之人。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谋士,他心中是向往着复兴汉室,所以他在一定程度是认同这刘备的身份,并辅佐他称王称帝。但是诸葛亮却十分痛恨夺取汉室权利的曹魏,这也是为何他多次讨伐曹魏之地。诸葛亮作为正直的东汉文人,自然是很讨厌篡位之人,所以自己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原因四,文人造不了反。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那一个文人举兵造反成功的。造反成功的大多都是武将,或者身上有点武功的人,没有一个是文人。并且文人在古代的地位一般都是很高的,他们不会选择进行造反。

诸葛亮有称帝的野心吗?

诸葛亮这个人是没有称帝的想法的。如果他要想当皇帝。刘禅当皇帝的时候,他就可以把他废掉了。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这正说明他对汉家王朝是忠心耿耿的。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下午10:10
下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下午10: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