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 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 3、什么是独立能力?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提高自立能力:
一、提高自信是前提
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做好事,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让学生逐步摆脱凡事依赖老师的意识,让学生在心理的依赖性上断乳,以便激发其自身能动性。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实际,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每天早上做提高自信的自我暗示,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刚带的班,学生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想了许多办法都不凑效,于是我就让学生在早读铃响后,全班集体大声喊三遍:我相信,我是最棒的。这样过了一周,奇迹出现了,学生竟然胆子大了,声音亮了,什么事都争着抢着干。
二、自订制度促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文明优秀的班集体,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必不可少,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开学初,我召开了以《我心中的班集体》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为班级的卫生、纪律、学习定目标,引导他们为目标的实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自制定,能遵守,人人争做班级的文明人。当然班级的制度建设,也并非能一蹴而就,要随着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不断完善。
三、练习管人学换位
班级管理关乎到班级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可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让学生练习管人,是促进换位思考的最有效做法,在参与实际管理中,体会管理者的难处,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别人。为了不影响班级整体管理水平,我在班长之外,还设置了常务班长,其产生办法是在星期一的班会上,让学习小组选举一名常务班长(不能是原有班干部),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誓就职,协助班长管理一周事务,在下周的班会上自我总结汇报,这样实行之后班风大转,一些曾经的“小混混”变成了遵规守纪的带头人。
四、自我检查抓提高
班级工作事务繁杂,要持之以恒做好每件事,培养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单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性是不够的,还要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检查评比并促使改进措施的落实,即抓好自查自纠自改。为了检查评比学生,我让班长和常务班长给其他班干部分工,协调人事,其他班干部实施检查评比,对班级学生的各项工作分等次打分,(很好,好,一般,不及格,得分依次为为3分,2分,1分,0分),周末由班长和常务班长综合统计,并在下周班会上公布,这样就形成了人人争着得分,争着进步的良好局面。
五、学习经验讲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就是学习要交流和讨论。要加强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每隔三周,我都要组织学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共同探讨交流,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比如《什么时间记课文效果好?》、《怎样有针对性的复习》、《怎样科学快速的记笔记》、《早起怎样节省时间》等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了新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班主任开创性的做这一项工作,需要抱着时时为学生想,事事为学生谋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交流中圆满。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平时给孩子的时间独立性可以从小培养,提升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独处。另一方面,孩子在独处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准备技能,比如能够独自进行一些适龄的活动,比如拼图、玩玩具、画画或者看书。因此,帮助孩子学会独立从事一些活动,展示独处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个体。孤独的孩子不会事事依赖父母。当父母的帮助不再“唾手可得”时,他们也会学会依靠自己。
2、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只要能做,就让他们自己做。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往往大人求快,没时间等孩子,直接帮他们完成更方便。就像普通家庭早上一样,大家终于准备出门了,当孩子还在拖拖拉拉的时候,心急的妈妈宁愿帮孩子穿袜子穿鞋,也不愿意浪费时间让孩子自己动手。我在培训幼儿园老师的时候,遇到了一个4岁的孩子。他的婆婆会让孩子坐手推车来学校。孩子下了车,什么都不用做,因为婆婆肯定会帮他脱外套脱鞋子。他下课回家也是同样的场景。因此,这个孩子在家里应该得到同样的对待,并帮助他做好每一件事。表面上我们看到孩子是被爱的,但实际上他们的学习能力是被剥夺的。幼儿园老师曾经跟我说,孩子在学校什么都要靠老师,经常说“我不会!”同时,学习动力也很低。显然,孩子不想独立。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会独立,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在合适的时候放手。只要观察到孩子有能力做到,父母就应该让孩子尝试,鼓励孩子主动。
3、避免发现错误或纠正。当孩子愿意自己动手,自己尝试的时候,必须不断提醒的关键之一就是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还在学习,一定做得不如父母,达不到父母想要的标准。但是,只要孩子有做这件事的动力,即使做得不够好,也不要过于挑剔或纠正,以免孩子遇到太多挫折,在没有机会练习之前就选择放弃。我接触过几个家长,他们内心很矛盾,说希望孩子独立,但是经常干涉,认为孩子可以坚强。父母可能不知道,如果孩子经常收到父母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认知一定是消极的,缺乏自信。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会发挥支持的作用,多支持孩子,关注孩子的努力。即使我们犯了错误,我们也不应该责骂他们。只有把这次经历作为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孩子才能勇于尝试,感受到成就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独立能力?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个人认为:独立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问题和状况都在家长的掌控范围内。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遇到问题或者困难,可以不慌乱,保持冷静,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独立的人格及三观。
从小养成独立意识,长大才能有主见 从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独立意识。从小就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不会过于依赖别人,遇到事情的时候,知道要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自信 孩子从小就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很好地提高自信心。因为看似很小的事情,孩子靠自己完成之后,就会产生成就感。学会做的事情越多,成就感就越多,而自信心就是靠着平时一点一滴的成就感积累而成。
有的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比如今天吃饭用的是哪一个碗,吃完后要喝多少水,天气太热了到底穿多少衣服。
这些决定看起来小,但是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有了基本的判定能力,孩子就不会人云亦云,能够有主见。
人生的意外和不确定性之一,就体现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努力读书,将来考取好的学校,但是这个过程里孩子会不会突然想学某一种爱好从而成为该爱好的从业者呢?
我们不得而知。不要事事都给孩子安排好,有余地的生活反而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磨炼意志力。
缺乏独立能力的孩子,在生活中也就少了一份筹码,优秀的独立能力,是孩子未来生活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