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无内衣

蔡文姬无内衣-凯发网站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古代才女蔡文姬都有哪些故事?
  • 2、有谁可以给我介绍一下蔡文姬啊
  • 3、求蔡文姫被用刑的故事
  • 4、蔡文姬:身世沉浮雨打萍
  • 5、蔡文姬故事文言文

中国古代才女蔡文姬都有哪些故事?

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在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沉淀中,涌现出了很多才华横益的女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才女就有四位,令无数后人无比向往。

才女

一、四大才女之一之蔡文姬

蔡文姬出生于东汉时期是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精通天文地理,能诗善赋,有懂得音律,是难得才貌双全的女子。然而,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自身的经历却是波折不断。在蔡文姬16岁时,嫁给了当时的河东世家卫家卫仲道,卫仲道是有名的大学子,两人可谓是天作之合。然而,不到一年卫仲道就因为身体不适咯血而亡。卫家人认为是蔡文姬克夫,克死了卫仲道,受到各种白眼,于是不过自己父亲的反对愤然离开了卫家。然而不幸还在继续,当时黄巾军起义局面非常混乱,胡人趁机南下大肆掠夺,蔡文姬与许多是女都一同被掠走。到了匈奴,被左贤王看中并封为王妃,这一年她23岁。蔡文姬于是便在匈奴生活了12年,生下了两个儿子,并且在这12年里学会了吹奏胡笳和匈奴的语言。因曹操与蔡邕为好友,所以后来被曹操赎回,当回到故乡却发现,由于战火那里早已变成了残垣断壁,没有容身之地,于是在曹操的安排下又嫁给了董祀。

蔡文姬

她一生坎坷,却才华横溢。在结束了12年的匈奴生活之后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

二、四大才女之二之卓文君

卓文君是汉代有名的大才女,擅长音律,才貌双全。她的一生没有蔡文姬那般心酸波折。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女子。他大胆追求爱情,与身份悬殊巨大的司马相如进行私奔,由勇有谋,使得家里最终同意了他们的爱情。她才德兼备,及时当晚年司马相如移情别恋时候,他也没有像寻常女子那般变成泼妇,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用诗来警戒自己的丈夫最终挽回了爱情。因为司马相如的一首《凤求凰》便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卓文君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包括《白头吟》中那句耳熟能详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以及诀别书、怨郎诗等众多作品。

卓文君

三、四大才女之三之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唐朝丞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不仅熟读诗书,而且善于处理政务。14岁时被武则天重用,有着巾帼宰相的称号,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发动政变,最后和为皇后一起被杀。

上官婉儿

四、四大才女之四之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后来嫁给丈夫赵明诚,两人十分恩爱,共同收集书画金石。但是,随着金兵入侵,夫妻俩辗转运输着大量的书画金石,然而在逃难的过程中丈夫赵明诚染上重病,不久就去世了。而在赵明诚去世不久,李清照夫妇收集的书画金石也遗失或被盗。在孤独没有依靠情况下,改嫁了张汝舟,而张汝舟却早已知晓夫妇二人收藏了不少书画金石,觊觎她的财富,所以才取了李清照,但是在结婚以后,发现家里并没有什么财物,便暴露了他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舟的违法犯罪行为,于是就告发了张汝舟。在宋代尤其是在程朱理学影响下,妻子状告丈夫需要判处三年的刑罚。后来在亲友的营救下脱离了牢狱之灾,面对一系列的挫折,李清照诗词创作的热情更高,但风格却变得更加的孤苦凄凉。

才女李清照的词

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边评论中与大家一起交流哦!

有谁可以给我介绍一下蔡文姬啊

蔡文姬

这一幅图片很好的表现出了蔡文姬这个人物,我找了很久,请尽量不要修改。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虫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风浩浩兮暗塞昏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蔡文姬无内衣-蔡文姬裙子

【第四拍】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俗殊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难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第六拍】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拍】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地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於此。

【第八拍】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

【第九拍】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第十拍】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兮彻心髓。

【第十二拍】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第十三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得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心有忆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枯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骨肉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欢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拍】

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未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离兮受之应不容。

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同名现代戏剧——《蔡文姬》

《蔡文姬》是郭沫若先生专门为北京人艺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剧情描写了距今2000多年前东汉才女蔡文姬的坎坷际遇。1959年,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将这部戏搬上舞台,一经亮相,就成为戏剧界最走红的一部名剧。1978年,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演这部剧时,观众人山人海,居然把广场的南墙都挤塌了。2002年,在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之际,剧院推出了以徐帆、濮存昕、梁冠华等实力派演员为阵容的复排版《蔡文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蔡文姬墓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蔡琰(约177-?):即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伪作)。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求蔡文姫被用刑的故事

在匈奴的12年

短短几年间,丈夫死了,父亲也惨死狱中,蔡文姬一下子成了乱世中无依无靠的飘萍柳絮。

兴平二年(195年),董卓旧部叛乱,汉献帝请求南匈奴出兵。战火一直蔓延到蔡文姬的家乡,结果她遭遇了人生最为残酷的一场劫难。

那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蔡文姬所作的《悲愤诗》中如此记载:“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蔡文姬一个娇美的女子,被一群野蛮的胡人掳去蛮荒之地,一路上不知受尽多少屈辱,求死不能,只得苟延残喘。这些被掠夺而来的人,都成为了匈奴人的奴隶,蔡文姬因为美貌,被献给了南匈奴左贤王。

《后汉书》记述这段历史时,只是说蔡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但并没有姬妾身份,不过是个招之则来、挥之则去的奴隶。

这是怎样的一种煎熬。作为中原文豪蔡邕的女儿,拥有令人羡慕的才华和美貌,却要忍受背井离乡的孤零和沦为奴隶的屈辱,即使万般不愿,又能怎样?大漠荒凉,黄沙滔滔,没有人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蔡文姬只能把内心的凄凉都化于笔端,写了下来:“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可即便生活再屈辱,蔡文姬都没有想过死,她说自己就是带着孤魂枯骨也要回家。正是这个信念,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支撑。

曹操平定北方后,以丞相的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他闻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深感怜惜。当年曹操在洛阳为官时,十分仰慕蔡邕的学识,经常登门求教,与蔡邕结为忘年之交。那时见到的蔡文姬还小,现在知道了她的下落,曹操立刻派周近(一说董祀)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到胡地去赎蔡文姬回来。

能摆脱屈辱的生活,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兴;但要离开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她又觉得肝肠寸断,寸步难行。车声辚辚,大漠渐行渐远,蔡文姬百感交集,她借胡笳的音律,将那种无以复加的痛苦,写成了一首千古绝响——《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身世沉浮雨打萍

作为三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女文人之一,蔡文姬。她的才华可以说毋庸置疑,可再出色的才华也无法改变战乱不断的时局,她的一生充满了辛酸与痛苦。

蔡文姬的童年以书为伴,以琴为友,她的父亲蔡邕是一代名儒、大文豪、史学家,家中藏书多达四千余卷,在当时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地方大型图书馆。

琴也不是普通琴,号称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

传说这把琴是蔡邕年轻时出门游历,天黑住宿,听到旁边人家在烧火做饭,木材一烧发出非比寻常的声音。他忙跑到隔壁把这块木材从火中抢救出来,果然是上等桐木,用它做成了琴。

因为木材被烧焦,所以取名“焦尾琴”。

这么文雅的父亲,女儿怎么会粗俗?

蔡文姬从小就喜欢吟诗弹琴,很有文才,小小年纪名声在外,周围都是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蔡家常常出常入的文人骚客中,最出名的就是曹操。

蔡文姬很快和曹操成为挚友,正是有了这个朋友,改变帮助了蔡文姬一生。

蔡家的平静祥和的文学氛围,因为一道旨意荡然无存,董卓下令让蔡邕到长安为官,董卓凶残无道,蔡邕一介名士,当然不肯来。

可惜本事再大也怕菜刀。

董卓不懂得什么礼贤下士,请不来就抢来,把蔡邕一家抓到长安。

蔡文姬也到了嫁龄,蔡邕只想让女儿平平安安过一生,不想让女儿嫁什么达官贵人、乡绅土豪,而是让女儿嫁给了太学生卫仲道,同是文人,夫妻二人志趣相投。

很可惜,结婚没多久,卫仲道就一病而死。

新婚不久克死丈夫,蔡文姬如何在夫家立足?

只好回娘家,她没想到更大的灭顶之灾降临到父亲蔡邕的头上。

王允一招连环计,不费一兵一卒杀了董卓,士兵来报这个消息的时候,蔡邕也在场,王允还没开口,他先叹息一声。

不管他叹息地是世道又乱了,还是自己无人重用,在王允看来,他叹息的是董卓死了。

“那个汉贼死了很可惜吗?”

王允并不听蔡邕解释,就把他关进大牢,许多人都会蔡邕求情,他的人品和才学都是数一数二的,轻易处死实在太浪费了。

蔡邕自己也说只要能让他活着,就算砍掉他的双腿、在脸上刺字,也会为王允效犬马之劳。

监狱外的蔡文姬同样期待着她唯一的依靠父亲能够归来。

可悲的是她没有等来父亲却等来了郭汜和李傕的叛乱,匈奴也趁机南下捞油水。

到处是烧杀抢掠的匈奴兵和郭、李的散兵,蔡文姬留在家里只有死路一条,她只好收拾些东西,抱着父亲的焦尾琴离开了家。

出了家门,她后悔了,外面是怎样一个地狱啊!

街边是正在燃烧或是已经被烧焦的房子,地上淌着流不尽的血水,路边到处是横倒的尸体,耳边尽是哀嚎和哭叫。原本热闹的大街只能看到匈奴骑兵在杀人、放火、抢东西。

蔡文姬能做什么?

她很快被匈奴左贤王队伍中的士兵俘虏,她看到一副更令人恐惧的画面,匈奴人把杀掉的男人的头颅挂在马上,把抢来的女人用绳子捆住准备带回匈奴。

蔡文姬和其他俘虏立刻明白了,这是要抓走她们!

“不要啊!”立刻有人大叫着逃走,匈奴兵转过头来就是一刀,马上身首异处。俘虏们开始尖叫,匈奴兵毫不留情地又杀了几个人,再叫再杀,杀到俘虏们乖乖闭嘴为止。

蔡文姬眼里的光渐渐消失了。

家啊!我的家!

再回头看一眼,可能永远回不来了。

几万女俘虏就被迫走上了去匈奴的路上,白天蔡文姬们要不停地赶路,不许反抗、不许说话、不许聚在一起。手被绳子绑住,绳子另一端系在匈奴兵的马上。稍微走得慢些,立刻就会被鞭子、棒子抽打。

晚上蔡文姬们牢牢地望向来时的路,希望能看到来救她们的人,可惜一个都没有。

不管像蔡文姬这样的才女,还是达官贵人的夫人、女儿或普通的民妇,在这个队伍中都像牲口一样被驱赶着。

匈奴兵不开心,或者她们犯了一点错,多哭几声,立刻就会被杀。

蔡文姬们不再尖叫、不再哭泣,只有颤抖的身体和睁开的双眼,证明自己还活着。

想死,匈奴兵不会如她们所愿;想生,死亡的威胁又近在眼前。

人不如牲畜。

无论后世有多少描绘蔡文姬和左贤王美满爱情作品,描写地多么深刻、多么美妙,我相信历史上的蔡文姬既没有那么好命遇到真正爱她的左贤王,也不会接受如此杀人如麻的队伍首领的爱意。

一路踏过同伴的尸体,终于来到了南匈奴,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没有礼仪廉耻、没有相敬如宾。只有漫天飞舞的白雪,对她们呼来喝去的匈奴人,蔡文姬就像商品一样被人挑选,说是嫁给匈奴兵,其实哪有什么男婚女嫁?

她哭喊着被拉进匈奴人的毡帐,就成了那人的所有物。

蔡文姬到了匈奴绝不是来体验生活,游山玩水,她也不是出嫁,她就是一个奴隶。

白天洗马、喂马、放牧、洗衣、做饭,晚上忍受丈夫的虐待和打骂。

十二年,整整十二年。

她活着的理由只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她生的两个匈奴儿子。

有不少人认为曹操对蔡文姬的感情是爱情,可一代英雄曹操怎会把自己心爱的人需配给别人?

他对她是有感情的,是出于对她父亲的尊重,是出于对身为女子的蔡文姬却才情不凡的敬佩。

他知道她在南匈奴,匈奴局势已定,就派人带着黄金和美玉去了匈奴。

对匈奴来说,黄金和美玉比一个奴隶值钱太多,蔡文姬的文采对他们不值一钱,为了金钱,为了时局,这笔交易都值得做。

对曹操来说,这是对老朋友蔡邕的承诺,是对沦落在异乡孤女的怜悯和同情,是对当时文人的保护,是他不得不做的交易。

对蔡文姬,这是两难,她想回家,回到熟悉的故土,不再受人折磨虐待,可这里有她的孩子,两个咿呀学语依恋母亲的儿子,她怎么能够割舍得下?

正如当时被抓到匈奴、被人当牲口使唤、生下两个儿子没得选择一样,她这次回去也没得选。

离开那天,是草原上少有温暖的季节,蔡文姬走出毡帐,早有许许多多和她一样被俘虏来的妇女在等着她。

十二年了,她们天天望着那条来时的路,希望她们的家人能来接她们回家。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们中许多人死了,许多人生儿育女,全都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对回家的渴望。

十二年的等待,从日思夜想到渐渐心凉,她们终于等来了汉朝的使者,可使者只接回蔡文姬一个人,那也是希望,说不定下次来接的人就是她们了。

她们一个个用力拉住蔡文姬的手,好像拉住了世界。

“求求你告诉我家人,我还活着。”

“让我的哥哥和父亲来救救我,求求你。”

“求你替我回去看看我娘还活着吗?我走的时候她病得很重。”

送行的她们七嘴八舌地请求着蔡文姬替她们回家报信,渐渐说话声被哭声代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们才能回家?

蔡文姬握住她们的手说不出话来,只能不停的点头,她太理解这种心情,可一个活在乱世中的弱女子,又能为这些人做什么呢?

“娘!”人群中响起了儿子的声音,她不能带走匈奴人的儿子,就算儿子是她生的,她也没权利带走他们。

她明白,她的儿子们也明白。

“你不要走。”大儿子不由分说地搂住蔡文姬的脖子,小儿子胀红了小脸,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死死地抱住她的腿。

蔡文姬抱住这两个孩子,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甚至不想回家了,父亲已死,自己十二年没回过家,这两个孩子是她唯一的亲人。

“夫人,该走了。”使者催促道。

“娘,你别走!你别丢下我们!你不要我们了吗?”大儿子问。

她永远回不来了,这一走要和儿子们天各一方了。

蔡文姬坐上车,又下来抱住两个儿子,再被使者拉上车,来来回回好几次。

蔡文姬整个人都伤心恍惚了,等她稍微清醒一些,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

她不知道前面有怎样的家等着她?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没有资格鼓动开战,你永远也想象不到,战乱带来的伤痛是几代人都无法抹平的。

回到家中的蔡文姬,看到是另一幅凄惨景象,过去优美的花园已经杂草丛生,人声鼎沸的院子只有嶙峋的白骨,破落的家里只有蔡文姬一个人抱着焦尾琴久久屹立,不知所措,她该怎么活下去?

曹操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将蔡文姬指婚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董汜官职不算高,却很重要,能给蔡文姬富足的生活,长期呆在后方较为安稳。

这是给多年漂泊的蔡文姬最好的生活。

当时三十多岁的蔡文姬经过十二年在南匈奴的风吹日晒,折磨蹂躏,昔日的美貌和自信早就不复存在。

蔡文姬很担心自己能不能做个好妻子,丈夫会对她好吗?

这段婚姻一开始确实是貌合神离的,董汜并不满意蔡文姬,年纪大,再嫁两次,只会写诗作曲。

董汜却是一个地道的实干家,他的工作更多的是管理和计算,两个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面对丈夫的冷漠和漠不关心,蔡文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照顾他,依旧得不到丈夫的欢心。

如果不经历生死,他们夫妻会一辈子冷淡下去。

董汜因罪入狱,曹操下令斩首。

蔡文姬披头散发,穿着半旧的衣服,鞋子都没穿,急忙求见曹操。

曹操正在和群臣宴饮,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不好奇这个丞相用重金赎回来的才女究竟什么样?

曹操下令让她进来,所有人都大失所望,这不就是个不修边幅,甚至有些苍老邋遢的妇人吗?真的值得浪费人力、物力远去匈奴带回来吗?

蔡文姬无视所有人打量的目光,镇定地走到曹操面前,跪下说:“丞相执法严明,但董汜有罪当罚不当死,屯田新政迫在眉睫,一个熟悉它的人比是个谋事更重要,恳求丞相收回命令。”

“夫人这话说得虽然有道理,可是杀头的诏书已经发了,只怕再难更改。”

“丞相的马厩里有上万匹好马,丞相的军队里无数身强力壮的士兵,难道救一条人的性命,还不值得让丞相的马跑一跑?士兵去追一追吗?”

曹操立刻下令追回诏令,“夫人所求的,我做到了,我有件事还想请求夫人帮忙。”

“丞相请讲。”

“我知道你父亲藏有四千多卷经典典籍,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

“我家已经被战争夷为平地,我一介女流没本事保住父亲的藏书。如今能记住的只有四百多卷,可以默写给丞相。”

“好好好,我派十个文士替夫人一起写。”

“不用,我一个已经出嫁的妇人,怎么能随随便便见陌生男人呢?我自己默写出来,交给丞相就可以了。”

很快蔡文姬就把四百多卷典籍送到了曹操面前。

经过这件事,董汜也非常感谢夫人帮助,救了自己一命,两个人言归于好。

所有人也都明白,蔡文姬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人,终于可以安稳度过剩下的人生。

蔡文姬故事文言文

1. 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其父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悲愤诗》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后所作,她在诗中饱含血泪叙述了长期痛苦的经历。这首诗可贵之处,不仅写了个人的遭遇,也写出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是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揭露和控诉。

文姬亦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

蔡文姬生于公元174年,死于何年尚有争论。但是,蔡文姬一生,特别是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了《续后汉书》,这不能不说是她对祖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传说,蔡文姬死后葬在蓝田县蔡王村。现蔡文姬墓家高约7米,墓周围林木茂盛。据有关学者考证:此墓非文姬祭之墓。认为这是后人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的内容而建造的假冢。在小说第71回中,把蔡文姬的两个丈夫更名为“卫道阶”和“董纪”,这是罗贯中托蔡琰、曹操之名虚构的。演义毕竟是演义, 所以,既然故事内容是虚构的,当然此墓就不可信。但也有学者考证,此墓乃蔡文姬的真墓。蔡琰墓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说她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0岁,蔡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从此,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蔡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后来,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师的女儿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回蔡文姬。蔡文姬风风光光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幸好,在爱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岁,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他并不满意这段婚姻,婚后第二年,董祀就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于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于蔡文姬的真情,以后的日里才有了些许的两相情悦。

蔡文姬可谓是历尽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够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不说别的,单其她的凄惨现状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个那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命运竟是如此地凄惨,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来怎会不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2. 文言文蔡文姬的翻译

《蔡文姬》译文 陈留人董祀的妻子,是同乡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

她博学有才,又精通音律。嫁给河东人卫仲道。

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女,就又回到娘家。兴平年间,天下动乱,文姬被胡人的骑兵俘获,沦落到南匈奴左贤王手中,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

曹操向来和蔡邕交情好,痛心他没有后人,就派使者用金银宝玉把她赎回来,重新嫁给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该判死罪,文姬到曹操那儿去为这事求情。

当时公卿、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曹操对宾客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今天让各位见见她。”等到文姬进来,蓬着头,赤着脚,叩头请罪,声音清亮,很会说话,那意思非常辛酸悲哀,大家都因此而变了脸色。

曹操说:“我确实同情你(和董祀),但是判决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怎么办?”文姬说:“您马厩里有上万匹俊马,还有数不清的猛士,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追回文书),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了,就追回判决的文书,原谅了董祀的罪过。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又赐给她头巾和鞋袜。

曹操又问道:“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的古典书籍,还能记得起来吗?”文姬曰:“从前我过世的父亲留下的书籍四千余卷,因我远离家乡处境艰难,没有能保存下来的,现在能记得背诵出来的,才只有四百多篇罢了。”曹操说:“现在我应该派十个书吏到你那里去抄写。”

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请给我纸笔(自己抄写),是用楷书还是草书全听您的命令。”

于是就(凭记忆)抄写,送给曹操,文章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她感伤自己悲愤的遭遇,写了两首《悲愤诗》。

3. 文言文的翻译

参考一下吧,希望有用

我生之初尚无为①,我生之后汉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乱离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烟尘蔽野兮胡虏盛⑥,志意乖兮节义亏⑦。对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⑨,心愤怨兮无人知。

【注释】①无为:无事,指社会安定。 ②汉祚衰:汉朝的国运衰落,指桓帝灵帝时的宦官专权,宦官外戚之争等。祚(zuò作),福,引申为运命。《诗经·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灾祸)”,这里是化用其句。 ③乱离:指从张让董卓之乱开始的汉朝政权崩溃、军阀混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离等事。可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互相参看。 ④寻:延续、接连不断。 ⑤卒:同猝,仓促、慌乱。以上二句是说,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极其危险,百姓逃难,慌乱悲伤。 ⑥胡虏: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乖,违背。节义亏: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虏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⑨一会:一翻、一段。一拍:犹言一会。这句是说,一段琴曲正好是相应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来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①,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②,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为骄奢④。两拍张弦兮弦欲绝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释】①戎羯:当时游牧于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名,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将:挟持。以上二句是说,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远远地带到了天边。 ②遐:遥远。 ③虺(huǐ 灰)蛇:一种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骄奢:骄傲蛮横。以上二句是说,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争能。 ⑤张弦:上弦,这里即指弹奏。

越汉国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②,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从夜达明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⑤。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注释】①越:这里指离开。 ②骨肉震惊:指对异族的衣饰感到厌恶可怕。 ③羯膻:指带有膻气的羊肉羊奶之类。揭(jié节),羊之阉者。枉遏:委屈,不顺。以上二句是说,面对异族的服装,内心感到厌恶;面对异族的食物,也感到与自己的习性相违。 ④鞞鼓:古代军中所敲的一种小鼓。 ⑤暗:迷漫、笼罩。塞营:边塞上的营垒,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①。天灾国乱兮人无主②,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释】①禀气含生:泛指人类,古人认为人都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论衡·骨相篇》:“禀气于天,立形于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无主:无聊赖,无依靠。 ③涉历:经历。这句是说,追想自己的经历,那是多么艰难啊。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①,雁北归兮为得汉音②。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③。攒眉向月兮抚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弥深⑤。

【注释】①边心:边人怀乡之心。 ②汉音:来自汉朝(故国家乡)的音讯。 ③愔愔(yīn音):静默深沉的样子。以上四句是说,看到雁往南飞,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怀乡之情带给故乡;看到雁行南来,就想得到故乡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难以追寻,空使自己伤心肠断。 ④攒眉:皱眉。 ⑤泠泠(líng伶):凄凉而清脆的声音。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①。夜闻陇水兮声呜咽②,朝见长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难④,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注释】①酪(là0烙):乳类制品。 ②陇水:陇山上下来的流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有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里是化用其句。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远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夜间听着汩汩的陇水,犹如呜咽;白天望着迤逦的长城,归路遥远。 ④往日行李:指当初被掠来时沿途经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z/q899689481?si=1

4. 蔡文姬的故事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人。

对这首诗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学术界争议颇大。 蔡文姬的《悲愤诗》为五言叙事体,一百零八句,对这首诗,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公认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民间作品。

(二)正文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分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杏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生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星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国。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营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三)赏析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

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

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

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

5. 蔡文姬的故事和简介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6. 蔡文姬有什么故事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其父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悲愤诗》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后所作,她在诗中饱含血泪叙述了长期痛苦的经历。这首诗可贵之处,不仅写了个人的遭遇,也写出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是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揭露和控诉。

文姬亦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说她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0岁,蔡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从此,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蔡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后来,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师的女儿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回蔡文姬。蔡文姬风风光光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幸好,在爱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岁,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他并不满意这段婚姻,婚后第二年,董祀就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于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于蔡文姬的真情,以后的日里才有了些许的两相情悦。

蔡文姬可谓是历尽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够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不说别的,单其她的凄惨现状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个那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命运竟是如此地凄惨,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来怎会不让人唏嘘不已。

7. 上下五千年 缇萦 蔡文姬 故事简要

1.缇萦救父

其父亲仓公淳于意救人不成,反被诬告害人,按汉律当当断手脚,淳于意没有儿子,小女儿缇萦陪父进京告御状,皇帝感其勇气及孝心,下令赦免淳于意并废除这种残酷的刑罚

2.文姬归汉

其父蔡邕,她自己也是很有才气的奇女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曹操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8. 谁能给我说说蔡文姬的故事呀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说她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0岁,蔡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从此,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蔡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后来,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师的女儿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回蔡文姬。蔡文姬风风光光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幸好,在爱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岁,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他并不满意这段婚姻,婚后第二年,董祀就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于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于蔡文姬的真情,以后的日里才有了些许的两相情悦。

蔡文姬可谓是历尽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够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不说别的,单其她的凄惨现状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个那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命运竟是如此地凄惨,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来怎会不让人唏嘘不已。

9. 《帮你轻松学文言》中《蔡文姬》的翻译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下午4:11
下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下午4: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